文档介绍:教育与未来
——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也谈大学外语教学的重新思考
石坚
四川大学
stanlyshi@
2010. 12.
全国教育工作会在京举行:
“坚持育人为本,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与对经济的调控不同,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增加规模是发展,提高质量也是发展。当前,高等教育质量的发展比规模的发展更加迫切。”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负责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高等教育将把提高质量作为发展的核心任务,更加关注发展理念的战略性转变,更加关注培养模式创新和体制改革,更加关注质量保障评估的制度建设。”
--教育部长袁贵仁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现在的学生对知识没有兴趣,老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学到什么程度,这样的教育是不行的。”
--钱学森
一个老师能教给学生的知识终究是有限的,有了民主学风,学生主动求知,这才有学术创新和超越老师的可能。
中国毕业生张磊向耶鲁大学捐款$8888888, 其理由是:“耶鲁改变其一生。”
“有的教育, 可以改变人的一生;而有的教育还徘徊在常识的边缘。”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
老师的质量和学生的质量紧密相连。
“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细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这无疑不中国建设创新性国家、培养创新性人才是丌相适应的。”
“推行素质教育,培养综合素质优异、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创新性人才,才能实现“教育”的真正内涵,即培养学生的健全的个性和人格。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创新性国家的戓略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