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系统辨识实验报告.docx

格式:docx   大小:168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系统辨识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今晚不太方便 2017/8/20 文件大小:1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系统辨识实验报告.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系统的数学建模与辨识
实验报告
编号: 8
姓名:
学号: 1
电加热炉动态特性辨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辨识方法在工程应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了解数据获取和数据处理的各种方法和手段,掌握各种辨识方法的应用特点。
实验内容
数据获取
按照电加热计算机控制系统使用说明,加热温箱并实时监测温度。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高度基本不再发生变化时,加入辨识信号。本设计辨识信号采用伪随机二维序列中的M序列,由于设计的M序列过长,从中截取部分作为辨识信号。设定辨识信号的采样周期和整个辨识信号循环次数,加入辨识信号记录温度随电压变化的数据结果。
数据处理
观察实验数据,可发现扰动较严重,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以便进行后续辨识。对采集数据进行滤波等处理,实验输入为M序列长度为30,由于实际采集周期为2秒,所得数据远大于需要用到的数据,同时为了提高精度,减少扰动因素影响,数据处理过程中,当输入一个M序列元素后,采集到的数据中取最后5个数据求其平均作为该输入的输出结果。数据处理最终结果为30组输入和输出,。
离线辨识
利用处理过的数据选择某种辨识方法进行参数估计,并判断阶次及迟滞。辨识完成后,进行模型验证。
实验操作
,启动试验设备。本实验设置的加热电压为60V,温度采样间隔为2s,开始实验,加热温箱系统,并通过客户端软件实时观察温箱温度,并记录,等待温箱温度升高到一定高度不再有明显上升变化。
2. 设计辨识信号
考虑到实验加热电压为60V,整个系统的加热电压为之前设置的系统加热电压与辨识信号电压的和,为了在较短时间内也能产生一定的变化,辨识电压值不
宜过小,选取辨识信号电压为10V。此时,加入辨识信号后的整个系统电压在50V和70V来回跳动。辨识序列采用M序列,并使用庞中华系统辨识程序中的M序列生成程序,序列长度设置为31,结果如下图所示:
3. 当第一步的温箱电压升高到一定高度,不再有明显升上变化时,便可认为系统已经稳定。点击加入辨识序列,设置辨识信号的采样周期为30,整个辨识信号序列循环加入的次数为2,点击确定,显示辨识信号加入进度。辨识信号加入时间为2*30*30*2(s)共计1小时,,里面存放的是温箱温度随加入辨识信号后的控制电压变化数值,用它在MATLAB下进行后续的离线辨识。
系统辨识
对未知参数及模型的系统辨识,首先需要确定辨识方法,再判断阶次和时滞,确定模型并辨识参数。最后验证辨识结果是否合适。通过观察温箱温度随电压变化图形,本实验选用增广矩阵最小二乘法(RELS)进行辨识参数。
模型阶次及时滞判断
本实验采用F检验准则定阶,借助数理统计中的F检验法,引入统计检验准则:
tn1,n2=Jn1-Jn2Jn2∙N-2n22(n2-n1)
当N足够大时,统计量t渐进的服从F分布。设计中采用前20组数据用于判断阶次和时滞参数,SISO系统中,由于选用RELS进行参数辨识,当阶次每递增1阶,被估参数增加3个,,(3,20)=。因此可以通过增加n大小,计算t值判断阶次。时滞d的辨识与阶次辨识同步,对任一设定的阶数n,分别假设不同的d值进行参数估计,比较残差平方总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