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化学学业水平考必背知识点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化学学业水平考必背知识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化学学业水平考必背知识点
道尔顿:原子论
汤姆逊:发现电子及葡萄干面包模型
卢瑟福:α粒子的散射实验及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三、化学键
1、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2、离子键概念: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的相互作用
。
K2SCaCl2
NaOHNH4ClNa2O
3、共价键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
NH3H2OHCl、
Cl2N2CO2
4、金属键概念: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形成的强作用力
六、元素周期表
3、递变性:
性质
同周期(从左→右)
同主族(从上→下)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逐渐增大
电子层结构
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增多
电子层数递增,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失电子能力(得电子能力)
逐渐减小(逐渐增大)
逐渐增大(逐渐减小)
金属性(非金属性)
逐渐减弱(逐渐增强)
逐渐增强(逐渐减弱)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
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形成难易及稳定性
形成由难→易,稳定性逐渐增强
形成由易→难,稳定性逐渐减弱
4、画出梯字区位置:铝
5、半导体材料:梯字区两边元素
农药、化肥:周期表右上角元素
强电解质有哪些:强酸(H2SO4、HNO3、HCl、HBr、HI等)、强碱(KOH、NaOH、Ba(OH)2、Ca(OH)2)和绝大部分的盐。
弱电解质有哪些:弱酸、弱碱、水
4、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
NaOH→Na++OH-
Ba(OH)2→Ba2++2OH-
HCl→H++Cl-
NaClNa++Cl-
CH3COOHCH3COO-+H+
NH3·H2ONH4++OH-
NH4Cl→NH4++Cl-
CH3COONa→Na++CH3COO-
H2CO3H++HCO3-HCO3-H++CO32-
H2OH++OH-
7、PH计算式:pH=-lg{c(H+)}
8、水的离积常数及影响因素:Kw=c(H+)×c(OH-)=10-14
9、溶液酸碱性判断依据:酸性c(H+)>c(OH-);25℃时,pH<7
中性c(H+)=c(OH-);25℃时,pH=7
碱性c(H+)<c(OH-);25℃时,pH>7
11、常用指示剂及指示剂变色范围:酚酞:无色8—粉红—10红色
石蕊:红色5—紫色—8蓝色
甲基橙:—橙色——
12、离子方程式书写方式:只拆强酸强碱,电荷守恒、原子守恒
13、离子共存概念:能形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NO3—、Fe2+)的离子不能共存
14、盐类酸碱性判断:无弱不水解,有弱才水解,都弱都水解;越弱越水解;
15、盐类水解规律:谁强显谁性,两强相遇显中性
16、盐类水解实质:在溶液中,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成弱电解质的反应。促进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
2、氯气的物理性质:
MnO2+4HCl(浓)—△→MnCl2+Cl2↑+2H2O实验室制备Cl2
3、氯气的化学性质(与金属、非金属、与水、与碱、置换反应)
2Fe+3Cl2—点燃→2FeCl3褐色烟,溶于水后得棕黄色溶液
H2+Cl2—点燃或光照→2HCl安静燃烧、苍白色火焰,光照下则爆炸。白雾。
Cl2+H2OHCl+HClO
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NaBr—→2NaCl+Br2卤素间相互置换,可用CCl4萃取
Cl2+2KI—→2KCl+I2Br2—CCl4橙红色
Br2+2KI—→2KBr+I2I2—CCl4紫红色
H2S+Cl2—→S↓+2HClCl2的强氧化性
4、新制氯水中的微粒和性质:分子:Cl2、HClO、H2O;离子:Cl-、H+、ClO-、OH-
久制氯水中的微粒:Cl-、H+、H2O
次氯酸的性质:漂白性、不稳定性2HClO—→2HCl+O2↑
5、氯碱工业:2NaCl+2H2O—电解→2NaOH+Cl2↑+H2↑
实验室制HCl:NaCl(S)+H2SO4(浓)—△→NaHSO4(浓)+HCl↑
6、漂粉精的制备: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漂粉精的主要成分:CaCl2+Ca(ClO)2有效成分:Ca(ClO)2
漂粉精工作原理:Ca(ClO)2+2CO2+2H2OCa(HCO3)2+2HClO
Ca(ClO)2+2HClCaCl2+2HClO
漂粉精在空气中失效:Ca(ClO)2+2CO2+2H2OCa(HCO3)2+2HClO
7、卤素单质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8、通常情况下Br2、I2的颜色与状态、在有机溶剂中的颜色:
9、卤素单质的递变性(半径、氧化性、非金属性):
10、卤素离子检验:药品AgNO3(反应和现象)
Cl-+Ag+—→AgCl↓(白)
Ag++Br-—→AgBr↓(浅黄)
Ag++I-—→AgI↓(黄)
2AgBr—光→2Ag+Br2卤化银的感光性
2AgI—光→2Ag+I2用于人工降雨、变色眼镜。
十、硫
1、硫的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易溶于CS2
2、硫的化学性质(与铁、铜、氢气、氧气):
Fe+SS2Cu+S2SHg+SHgS
点燃
点燃
2Fe+3Cl2Cl3Cu+Cl2Cl2
(Cl2氧化性大于S,可将金属氧化成最高价态)
(黑火药主要成分:硫磺、硝石、木炭)
S+H2H2SS+2KNO3+3CK2S+3CO2+N2
点燃
S+O2SO2
3、硫化氢的物理性质:臭鸡蛋气味气体,有毒,水溶液为氢硫酸,显弱酸性
4、硫化氢的化学性质(和氧气、二氧化硫、弱酸性):
不稳定性H2SH2+S↓
还原性2H2S+3O2(充足)2H2O+2SO22H2S+O2(不足)2H2O+2S↓
实验室制法(尾气用碱吸收,与H2、CO2制备装置同)
FeS+2HClFeCl2+H2S↑或FeS+H2SO4FeSO4+H2S↑
5、酸雨的概念:PH<
6、酸雨的形成(2种):
催化剂
途径一:SO2+H2OH2SO3(弱酸)2H2SO3+O22H2SO4(H2SO3被氧化)
途径二:2SO2+O22SO3SO3+H2OH2SO4(强酸)
酸雨的防治:使用低硫燃料、脱硫工艺
7、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酸性氧化物、漂白性):
氧化性SO2+2H2S3S↓+2H2O
还原性2SO2+O22SO3SO2+Cl2+2H2OH2SO4+2HCl(混合漂白性消失)
8、钝化:铁、铝遇到冷的浓硫酸、浓硝酸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碍了进一步反应
9、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
不能使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不能干燥具还原性的H2S和碱性的NH3
10、浓硫酸和铜、碳反应:
C+2H2SO4(浓)CO2+2SO2+2H2O(氧化性)
Cu+2H2SO4(浓)CuSO4+SO2+2H2O(氧化性和酸性)
1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先加稀HCl,再加BaCl2(SO42-+Ba2+BaSO4)
12、胆矾:CuSO4·5H2O绿矾:FaSO4·7H2O皓矾:ZnSO4·7H2O芒硝:Na2SO4·7H2O
明矾:KAl(SO4)2·12H2O生石膏::BaSO4
十一、氮
1、氮气的结构式:NN
2、固氮概念:将氮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
放电
大气固氮:N2+O2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
工业固氮:N2+3H22NH3(工业合成氨)
3、氨气的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极易溶于水1:700,可作喷泉实验,分子为三角锥型
4、氨气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5、氨气的化学性质(与水、酸、催化氧化):
4NH3+5O24NO+6H2ONH3+HClNH4Cl(白烟)
2NH3+H2SO4(NH4)2SO4(硫铵)NH3+HNO3NH4NO3(硝铵)
氨水的电离方程:NH3+H2ONH3·H2ONH4++OH-(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6、氨气的检验: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7、铵盐的通性:
受热易分解(可从混合物中分离铵盐)NH4ClNH3↑+HCl↑
NH4HCO3NH3↑+H2O↑+CO2
与碱反应(用于制氨气和检验铵根)
反应的本质:
NH4Cl+NaOHNaCl+NH3↑+H2O
NH4NO3+NaOHNaNO3+NH3↑+H2ONH4++OH-NH3↑+H2O
(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
8、按根离子的检验:与碱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9、化肥的类别:铵态氮肥、硝态氮肥、磷肥、钾肥
10、氮的氧化物性质:
NO:性质与CO相似,可引起缺氧中毒,极易被氧气氧化
NO2:红棕色,能溶于水
十二、铁
1、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的,具有较好的导电,传热,延展性
2、铁的结构示意图:
3、合金的概念和特点: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形成的均匀而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就是合金。硬度一般比其各成分金属的大。熔点一般比其成分金属的低。
4、铁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氯气、硫、盐酸、硫酸铜、水):
(1)与非金属的反应:3Fe+2O2Fe3O4;2Fe+3Cl22FeCl3;Fe+SFeS
(2)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
(3)与强氧化性酸反应
铁的钝化:铁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发生钝化现象。
(4)与水反应:3Fe+3H2O(g)Fe3O4+4H2
(5)与盐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Fe+2AgNO3→Fe(NO3)2+2Ag
5、铁的氧化物性质:
氧化亚铁
氧化铁
四氧化三铁
俗名
/
铁红
磁性氧化铁
色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化合价
+2
+3
+2,+3
与HCl反应
FeO+2H+→Fe2++H2O
Fe2O3+6H+→2Fe3++3H2O
略
与还原剂反应
加热
FeO+H2→Fe+2H2O
加热
Fe2O3+3CO→2Fe+3CO2
高温
8Al+3Fe3O4→4Al2O3+9Fe
6、铁的氢氧化物:
氢氧化亚铁
氢氧化铁
化学式
白色固体
红褐色固体
色态
不溶于水
不溶于水
与非氧化性强酸反应
Fe(OH)2+2H+→Fe2++2H2O
Fe(OH)3+3H+→Fe3++3H2O
不稳定性
加热
Fe(OH)2→FeO+H2O
4Fe(OH)2+O2+2H2O→4Fe(OH)3
白色沉淀→灰绿色沉淀→红褐色沉淀
加热
2Fe(OH)3→Fe2O3+3H2O
注意事项
Fe2++2OH-→Fe(OH)2↓
Fe2++2NH3·H2O→Fe(OH)2↓+2NH4+
提示:1)制备时要放入过量铁粉防止也铁离子被氧化
2)要入一定量的非氧化性酸防止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
Fe3++3OH-→Fe(OH)3↓
Fe3++3NH3·H2O→Fe(OH)3↓+3NH4+
7、Fe2+与Fe3+比较
依据
试剂
Fe2+
Fe3+
特征颜色
浅绿色
棕黄色
显色反应
KSCN
无明显现象
溶液变红
铁的化合物颜色
NaOH
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
红褐色沉淀
8、Fe3+的氧化性:2FeCl3+Fe→3FeCl22FeCl3+Cu→2FeCl2+CuCl2
9、Fe2+的还原性:2FeCl2+Cl2→2FeCl3
10、铁三角转换:
Fe
高温
①FeO+H2→Fe+H2O
6
2
②Fe+2HCl→FeCl2+H2↑
1
5
③2FeCl2+Cl2→2FeCl3
④2FeCl3+Fe→3FeCl2
Fe3+
Fe2+
3
⑤3Zn+2FeCl3→3ZnCl2+2Fe
点燃
4
⑥
2Fe+Cl2→2FeCl3
11、Fe3+和Fe2+的检验:
(1)Fe3+的检验
①滴加KSCN(或者NH4SCN)无色溶液,溶液变成红色。Fe3++3SCN-→Fe(SCN)3
②滴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Fe3++3OH-→Fe(OH)3↓
(2)Fe2+的检验
①滴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入新制氯水,溶液立即变成红色。
2Fe2++Cl2→2Fe3++2Cl-Fe3++3SCN-→Fe(SCN)3
②滴加NaOH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随后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红褐色沉淀)
12、钢、铁:铁碳化合物,钢的碳含量少
十三、铝
1、铝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导热性、导电性、反射性、密度小、硬度大
2、铝的化学性质(与氧气、酸、水、氢氧化钠):
点燃
(1)铝与O2的反应,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Al2O3:4Al+3O2→2Al2O3
(2)铝的钝化:铝在冷的浓硝酸和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现象。
点燃
(3)铝与其他非金属单质反应:2Al+3Cl2→2AlCl3
(4)铝与热水反应:2Al+6H2O→2Al(OH)3+3H2↑(沉淀符号不写)
(5)铝与盐酸、稀硫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2Al+3H2SO4→Al2(SO4)3+3H2↑
(6)铝与碱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2
8
3
+13
3、铝原子结构示意图:
4、铝热反应:2Al+Fe2O3→Al2O3+2Fe注意:铝粉与氧化铁的混合物叫做铝热剂。工业上常利用铝热反应冶炼某些难熔的金属。
5、毛刷实验:4Al+3O2→2Al2O3
6、氧化铝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
7、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与酸、碱):Al2O3+6HCl→2AlCl3+3H2O、Al2O3+2NaOH→2NaAlO2+H2O
8、氢氧化铝的电离方程:H++AlO2-+H2OAl(OH)3Al3++3OH-
9、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与酸、碱):
Al(OH)3+NaOH→NaAlO2+2H2OAl(OH)3+3HCl→AlCl3+3H2O
10、氢氧化铝的制备:AlO2-中加弱酸、Al3+中加弱碱
11、铝三角的转换:
①Al2O3+6H+→2Al3++3H2O
②Al2O3+2OH-→2AlO2-+H2O
③Al3++3OH-→Al(OH)3↓(铝盐与少量强碱)
④Al(OH)3+3H+→Al3++3H2O
⑤Al(OH)3+OH-→AlO2-+2H2O
⑥AlO2-+H++H2O→Al(OH)3↓(偏铝酸盐与少量强酸)
⑦Al3++4OH-→AlO2-+2H2O(铝盐与过量强碱)
⑧AlO2-+4H+→Al3++2H2O(偏铝酸盐与过量强酸)
12、铝盐及作用:明矾(KAl(SO4))净水作用:Al3++3H2OAl(OH)3(胶体)+3H+
十四、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1、同系物概念:结构相似(碳干结构或含有相同官能团种类和数目)分子组成相差n个CH2原子团①结构相似,通式相同,分子式不同②化学性质相似③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相同
2、同分异构概念: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物质
十五、烃
1、烃的概念:碳氢化合物
2、烃的熔沸点递变性:碳原子数越多熔沸点越高;同碳原子数,支链越多,熔沸点越高。
C1~4和新戊烷:气态C5~16:液态C>17:固态
3、
代表物
化学式
结构式
电子式
结构简式
空间构型
甲烷
CH4
CH4
正四面体
乙烯
C2H4
CH2=CH2
平面矩形
乙炔
C2H2
H—C≡C—H
HC≡CH
直线型
苯
C6H6
平面正六边形
4、实验室制甲烷:CH3COONa+NaOHCH4↑+Na2CO3
固—固加热,同氨气、氧气制备;CaO作用:吸水
5、甲烷的化学性质:
①稳定性:常温下不与溴水、强酸、强碱、KMnO4(H+)等反应。
②可燃性:CH4+2O2CO2+2H2O(火焰呈蓝色,作燃料)
③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取代反应。CH4在光照条件下与纯Cl2发生取代反应为:
CH4+Cl2CH3Cl+HCl(CH3Cl一氯甲烷,不溶于水的气体)
CH3Cl+Cl2CH2Cl2+HCl(CH2Cl2二氯甲烷,不溶于水)
CH2Cl2+Cl2CHCl3+HCl(CHCl3三氯甲烷,俗名氯仿,不溶于水,有机溶剂)
CHCl3+Cl2CCl4+HCl(CCl4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不溶于水,有机溶剂)
④高温分解:CH4C+2H2(制炭墨)
6、甲烷的存在:天然气、沼气、石油伴生气
7、实验室制乙烯:CH3CH2OHCH2=CH2­+H2O液—液加热(使用温度计)
药品的用量:浓硫酸与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3:1
浓硫酸起催化剂和脱水剂
沸石(或碎瓷片)是缓和液体沸腾防止受热暴沸
温度计应插入反应液中
加热时使液体温度迅速升到并控制在170℃,以减少副反应,温度低于170℃主要生成乙醚。制乙烯反应
溶液变黑的原因是乙醇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2H5OH+2H2SO4(浓)2C+2SO2­+5H2O
C+2H2SO4(浓)CO2­+2SO2­+2H2O所以,乙烯中可能混有CO2、SO2等杂质气体。
8、乙烯的化学性质:
①乙烯通入溴水中CH2=CH2+Br2CH2BrCH2Br乙烯与Br2的加成: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褪色。化学上,常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溴水)鉴别乙烯与烷烃。
②乙烯与卤化氢加成:CH2=CH2+HClCH3—CH2ClCH2=CH2+HBrCH3—CH2Br
③乙烯与水的加成:乙烯水化制乙醇CH2=CH2+H—OHCH3CH2OH
④乙烯与H2的加成:乙烯加氢成乙烷
⑤制取聚乙烯、聚丙烯
CH-CH2
n
nCH3–CH=CH2
CH3
⑥乙烯的氧化反应CH2=CH2+3O22CO2+2H2O纯净的C2H4能够在空气中(或O2中)安静地燃烧,火焰明亮且带黑烟。点燃乙烯前必须先检验乙烯的纯度;能使酸性的高锰酸钾褪色
9、实验室制乙炔:CaC2+2H2OCH≡CH↑+Ca(OH)2固-液无须加热(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
制乙炔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原因:(OH)2溶解度比较小,易沉积在容器底部而堵塞球形漏斗下端管口;;。用简易装置时,常用一团棉花塞在试管口附近,以防产生的泡沫喷出进入导气管。该反应剧烈,可通过用分液漏斗控制加水速度或改用饱和食盐水的办法来得到平稳气流。所得气体中常含PH3、H2S等杂质,是电石中含CaS、Ca3P2等杂质之故,用硫酸铜溶液或者NaOH洗气除杂。
10、乙炔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可燃烧性:2C2H2+5O24CO2+2H2O大量黑烟;能使KMnO4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
11、苯的物理性质: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在水上层),不溶于水,沸点比水的沸点低(℃)熔点比水高(℃)。苯有毒。
12、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可燃性2C6H6+15O212CO2+6H2O
苯燃烧时火焰明亮,冒大量黑烟,说明苯分子中含碳量高,燃烧不完全。苯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
(2)取代反应①硝化
②卤化
(3)加成反应: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13、石油的成分: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石油的炼制分为: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三种方法。
14、石油的分馏概念:用蒸发和冷凝的方法,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蒸馏产物。馏分为混合物。
15、煤的干馏原理及产物:隔绝空气加强热。焦炭、煤焦油、粗氨水、焦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