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2、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一天的工钱。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
课前小故事
文中的人物有卖马人、伯乐和买马人(未点明),但主要人物是卖马人。中心事件是卖马人请伯乐帮忙,以好价钱卖掉了一匹劣马。
立意角度:
从卖马人的角度立意:抨击不择手段害人谋利的行为;
从伯乐的角度立意:批评名人为劣质产品作广告的错误行为;
从买马者的角度立意:指出盲从的后果。
最佳立意
2013高考诗词赏析专题 鉴赏诗歌的形象
诗歌
诗人、诗歌、生活、寓意的关系
生活
诗人
意义
读者
提供资源
含情
创作
巧妙
鉴赏
凝结寓意
(一)、什么是形象?
形象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生活图景。
(二)、形象的特点:
①客观性:形象是可以感受到的生动的客观生活图景。
视觉感受有:明暗阔狭虚实动静强弱急缓等.
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明暗相衬,动静结合。
听觉感受有:闹静美妙动听不堪入耳等。
如:“千里莺啼绿映红,”一片莺歌燕舞,春意繁闹。
嗅觉感受有:香臭等。
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味觉感受有:酸甜苦辣咸等。
如“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触觉感受有:寒冷温暖凉爽燥热疼痛舒适等。
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②抒情性:一切景语皆情语。形象中蕴涵了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爱憎、敬仰羡慕、向往、思念等等。
③感染性:对读者具有强烈的感染、陶冶作用。
柔媚和谐、明丽能给人以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如《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婉约感伤的美带给人淡淡的哀伤,《雨霖铃》;
粗犷激昂、刚健雄伟的美能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使人受到鼓舞,从中得到力量,如〈〉。
(三)诗歌形象分类
人
物
形
象
景物形象
A、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诗歌)
B、作品中其他人物。(偏重叙事的诗歌)
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诗人借以表达主观感情的载体
一切景语皆情语
(偏重写景的诗歌)
事物形象
(偏重咏物的诗歌)
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或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或以物曲折表现诗人的品格情操和思想感情。
一、鉴赏景物形象
“一切景语即情语也。”
——清·王国维
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这时的景物形象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构思的形象元件,诗歌的意境就是由若干意象的内蕴所组成的。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