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诗言志歌咏言练习题.doc

格式:doc   大小:53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诗言志歌咏言练习题.doc

上传人:lily8501 2017/8/29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诗言志歌咏言练习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9课诗言志歌咏言
【典型例题】
例1 唐诗兴盛的原因有①社会经济繁荣②普通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③民族融合和频繁的中外交往④科举取士和帝王提倡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能力,文化的繁荣离不开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前提,诗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定阶级(地主)的文化需要,与当时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密不可分,与统治者的政策分不开。唐朝诗歌繁荣的历史根源何在?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去寻找根源。(1)唐代社会经济高度繁荣是一切文学艺术发展的基础。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了丰足的社会财富,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2)唐朝是庶族地主上升发展时期,从他们中间涌现出的知识分子比士族子弟更有才能和抱负,更了解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3)唐代以科举取士,特别在高宗时开始形成的以诗取士制度,在客观上起了导向作用,推动了诗歌的普及和提高,形成了重视诗歌、爱好诗歌的社会风尚。(4)唐代的学术文化政策相对开明,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创作“自由”,有利于诗歌的发展。(5)各种文学艺术的发展,对诗歌的繁荣也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6)唐诗繁荣还有诗歌自身发展的原因。
【答案】B
例2 宋代文学现象中与市民阶层文化审美要求有密切联系的有①
词的广泛流行②话本的出现③散曲在北方的流行④风俗画的增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④
【解析】词、话本和风俗画都是宋代适应市民阶层文化审美要求,为市民阶层所需要和文化现象,散曲则兴起于元朝,因此排除③。
【答案】D
【基础练****br/>

A劳动号子 B《诗经》 C《楚辞》 D汉赋
2.《诗经》中的诗歌创作时间
A黄帝到夏商时期 B夏商到春秋时期
C夏商到战国时期 D黄帝到春秋时期B
3.《诗经》按内容分三个部分,其中不包括
A风 B雅 C颂 D赋D

A楚辞是楚国文学的修辞方式之一 B屈原是用楚辞体创作《离骚》
C它是一种整齐的四言体诗歌 D《蒹葭》是屈原的用楚辞体他作名篇B

A质朴平实 B奔放豪迈 C辞藻华丽 D雄奇瑰丽C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称颂的诗人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李商隐B

A 市民队伍的壮大 B 两宋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
C 两宋诗人的努力 D
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首词反映出作者的创作特点是
A风格气象万千,语言平实而精练 B思想感情豪迈奔放,景物雄浑壮观
C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 D深入浅出,通俗易懂B


材料一: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它可以说是一代文学的标志。唐诗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段落。最初的90年左右,是唐诗繁荣到来的准备阶段。就表现领域说,逐渐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与塞漠,作者也从宫廷官吏扩大到一般寒士;就情思格调说,北朝文学的清刚劲健之气与南朝文学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走向既有风骨又开朗明丽的境界;就诗的形式说,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唐人做了两个工作,一是把四声二元化,一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律联到构成律篇,摆脱永明诗人种种病犯说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
——律诗。到了开元十五年前后,无论是情思格调、意境兴象,还是声律形式,都已经为唐诗繁荣的到来准备了充分的条件。继之而来的便是开元、天宝盛世唐诗的全面繁荣。这个时期,出现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出现了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还有王晶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等一大批名家。当然最重要的是伟大诗人李白,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则滚滚滔滔,美如清水芙蓉。后人对此期唐诗,有许多的评论,概括的说就是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
材料二:正当唐诗发展到它的高峰的时候,唐代社会也从它繁荣的顶峰走向动乱与衰败。天宝后期,社会矛盾激化,部分诗人开始写生民疾苦。天宝十四载(755)冬,安禄山反于范阳,史称安史之乱。这场历时八年的战争席卷北方半个中国,经百馀年积累起来的社会繁荣毁于一旦。安史之乱成了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分水岭,这一社会大变动,也引起了文学的变化。诗歌中开元、天宝盛世繁荣期那种兴象玲珑、骨气端翔的境界意味已逐渐淡化,理想色彩、浪漫情调也逐渐消退。代表这一时期的最伟大的诗人,就是诗圣杜甫。他直面这场历经八年的大战乱,以动地的歌吟,表现战火中的人间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