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课题:第七章南方地区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二地理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下面我从以下几个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处理方法。
【说教材】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南方地区的第二节,在学完南方地区概况后,由本节进入南方地区具体区域的学习。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近十年来区域发展的地理热点地区。也是南方地区的区域代表。
1、本节第一个框题“江海交汇之地”:
教材介绍了长江三角洲特殊的江海交汇位置,并从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方面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突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鱼米之乡的形成。
举例说明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由长江三角洲地区位置的优越性,重点突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江海交汇之地的便利交通条件,说明了长江、京杭运河、黄海和东海,以及支流水系等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作用。
2、本节第二个框题“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主要是讲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其城市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城市规模的增大、城市人口的增多等方面,也体现在交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经济、交通、城市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改变。
本节第三个框题“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本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对国内外游客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旅游业发达。
【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运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并能利用资料说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对其他区域的带动作用。
2、能力目标
(1)分析同城效益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能够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分析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
3、情感目标
联系实际生活,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初步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说教学重难点】
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及其优越性。
2、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及旅游资源的优势。
【说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指导、归纳为辅,学生讨论、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具体做法是:借助PPT课件把涉及教材内容的图片和相关信息依次呈现,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同时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或单独完成问题,或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并积极发表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综合等地理能力,初步树立区域协作、共同发展的可持续观念。
【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我是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组水乡风光、古典园林、杭州西湖等众多著名的景点图片。让学生分析这是哪个区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能引发动力。初二学生对学习地理有一定的兴趣,热情高,思维活跃,在这里用地理学科特有的魅力设疑导思吸引着他们。
二、指导学习,探究创新:
学生阅读学案中本节课的“导学目标”。
(一)江海交汇之地
(学生先自主探究学案中模块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