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历史手抄报初二
初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已经比较成熟,逻辑思维能力更加深入,对知识的渴求已不再满足课本的局限,分享了关于历史手抄报给同学们参考!
东汉有一个女子,在史学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她去世时,当朝的皇太后亲自素服举哀,为她行国葬之礼。这个女子,就是我国第一位女历史学家班昭。
班昭(49-约120),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出生于一个“家有藏书,内足于财”的显贵人家。其父班彪,很有学问;长兄班固,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次兄班超,乃立功西域的一代名将。家庭的熏陶,父兄的影响,加上自身的聪颖努力,使班昭成为一个博学广识的学者。她对祖国文化事业的突出贡献,是整理并续成重要的史学巨著《汉书》。
司马迁的《史记》记事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续补汉武帝以后所缺的部分。班彪去世后,班固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着手编写“包举一代”、囊括西汉历史的史书《汉书》。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班固完成了《汉书》的主要部分。不料,公元92年,班固因受统治阶级内部政争的牵连,入狱而死。这样,班氏父子花费几十年心血编纂的《汉书》,尚有八表和《天文志》未能写完,同时整个书稿面临着散佚的危险。班昭受汉和帝之命,毅然担起整理、续写《汉书》的重任。她补撰了八表,又在马续的协助下,写出《天文志》,终于最后全部完成了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的编撰工作。
《汉书》多用古字,比较难读。班昭曾在皇家图书馆的东观藏书阁讲解《汉书》,当时奉诏跟随她学习的人不少,包括后来成为东汉经学大师的马融。班昭为《汉书》的传播和普及,起了重要作用。班昭除了在史学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外,在文学方面也有所建树。她写过赋、颂等文章十六篇,后由其儿媳丁氏辑成《大家集》三卷,可惜此书已经散佚,只有《东征赋》等八篇流传下来。
和帝非常赞赏班昭的学识,多次召她入宫,命皇后及妃嫔拜她为师,学习儒家经典。邓太后临朝执政时,班昭以师傅之尊,参议朝政。当时,人们把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妇女称为
“大家(gu姑)”,班昭的丈夫姓曹,因而被尊称为“曹大家”。
班昭是我国第一位有著述的女学者。在妇女受歧视、受压迫的封建社会里,才学出众的班昭,真好似一株冲寒怒放的奇葩,她是古代妇女智慧的代表,也是古代妇女的骄傲!
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过许多宝贵贡献,这些贡献,不仅突出地表现在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也表现在军事学术方面。我国古代的兵书,仅存留到今天的就有四、五百种之多,是军事学的伟大宝库。其中,《孙子兵法》是最早的一部。
春秋后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诸侯国之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使当时的中国出现了
“境内皆言兵”的风气,为军事理论的研究和战争经验的总结提供了有利条件。春秋末期的著名军事家、出身将门的齐国人孙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了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以下简称《兵法》)共十三篇,约六千多字,对战争观、战略战术和治军原则等问题,都有系统精辟的论述。书中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提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说明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存亡、人民生死的大事,必须高度重视。《兵法》还指出,“道”(即政治)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首要因素,《兵法》反对迷信,认为“先知(指事先了解情况,预先制订计划)者,不可取于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