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莆田文化。.ppt

格式:ppt   大小:9,974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莆田文化。.ppt

上传人:012luyin 2017/9/12 文件大小:9.7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莆田文化。.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莆田站到了, 开门请当心,下车请走好!
xxx
莆田简介
莆田市为省辖市,位于福建沿海中部,东与台湾隔海相望,西、南与泉州市接壤,北和福州市毗邻。全市面积3781平方公里。人口323万,居民以汉族为主,其中归侨、侨眷17万多;另有数十万华侨分布于东南亚和南北美诸国;是福建主要侨乡之一。莆田市现辖城厢和仙游两县。
市情概况
莆田,因盛产荔枝,故又称“荔城”。下辖城厢区、涵江区、仙游县、荔城区、秀屿区,自古就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由莆仙两县组成的古兴化府、举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其中全国级的文武状元22名、宰相14名、尚书(中央政府各部部长)近70名,是历史上在全国排名最前面的科举名邦之一。
还有保持唐章宋韵的莆仙方言,被誉为“南戏活化石”的莆仙戏。至今历史名人古墓保存不少,有唐代林披、“九牧林”、黄滔、郑良士莫,宋蔡襄。蔡京,郑樵,刘克庄墓。明黄仲昭,马思聪,林兆恩,郑纪,林兰友墓,清代郭尚先,江春霖墓等。
莆田十大城市名片
湄洲妈祖、壶山兰水、九鲤湖、莆仙戏、湄洲湾、南少林寺、四大名果、莆田工艺美术、古谯楼、兴化米粉
好女不嫁莆田男?
话说在宋朝,莆田出了一个传奇式的人物,莆田人称“疯五”,他才高八斗,为人风趣幽默又急公好义,家学渊博,且说他的舅舅是国舅爷,他的伯父是宰相,他若想取点功名,易如反掌阿,但他却不热衷于功名,整天四处游荡,不合世俗礼仪,爱为人出头,但却也讨人喜欢,深受乡亲的爱戴。
且说这一天,风高气和,风和日丽,整儿个就是谈情说爱,赏花吟诗,晒晒麦子,晾晾花生的好日子嘛,我们可爱的少爷又出发了,偶尔做做打油诗,摘摘花惹惹草,又逛到了湄洲湾附近的一家小村庄。
却说同时来到这个村庄的,还有一个大人物----广东省的省长,xxx人,人家的名字我也忘记了,且说这个省长,也是科举出生,中过探花,来到莆田,不知道莆田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还以为荒芜未开化呢。这一天他带着他老婆---一个很有个性的福州女,和一堆家丁,大摇大摆走在这里吟诗作对,忽然发现呢,莆田的女孩都这么的pp,而且勤劳能干,温柔善良,想想自己的悲凉,情不自禁地吟起诗:好男不娶福州女,要娶就娶莆田妹。没有想到,话刚出口,他老婆就揪住他的耳朵,把他拉回了现实中来,赶快改口:好男不娶福州女,纵得功名也枉然。他老婆才罢手,但是偏偏这一句诗被偶们的可爱的少爷给听到了,我们少爷心想:“想我们莆田女,温柔勤快,貌美善良,天下难寻,默娘梅姑,芳名远播,怎么说也得好男不娶莆田女,纵得功名也枉然嘛!想我为了留在莆田。连那功名都不屑”。于是随口也说了一句:“好女不嫁莆田男,纵然富贵也枉然”,心里耻笑那个省长:“我们莆田女都是好女,要嫁也要嫁给我们莆田好男,才不会看上你这种烂东西呢”。却说那省长听了,心中不禁感叹,莆田竟然男的也是如此才高啊,不禁汗颜,回去把此事记叙了下来,就有:好男不娶福州女,纵得功名也枉然。好男不娶福州女,要娶就娶莆田妹。好女不嫁莆田男,纵然富贵也枉然。
不料,他记下如下事,却被后人给误传成,“好男不娶福州女,好女不嫁莆田男”了,想偶们莆田男,就这么名声被诬蔑了,查阅多方,终得如上的史实!以求为莆田人更求名声。
参考文献:《兴化县志》、《兴化人物随笔》、《南粤州记》、《少府纪事》
莆田经济 渔业:莆田市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成为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的热点。莆田市渔业兴旺,水产富饶。主要有南日鲍鱼、鳗鱼、对虾、大黄鱼、马鲛鱼、梭子鱼、鲟、蛏、蛤、海蛎、紫菜等,沿海区域盛产原盐,产品远销东南亚和美国。
种植业:莆田市物产丰富,品类繁多,是福建著名的粮食、甘蔗和水果产区之一。龙眼、荔枝、枇杷、无籽蜜柚四大名果驰名中外。
工业:莆田有“鞋城”、“电子城”、“啤酒城”、“工艺城”等称誉远播四方。
莆田名人
蔡襄(公元1011 - 1067年) 字君谟, 号莆阳居士,仙游县枫亭人。宋天圣八年(1030)登进士,时年19岁。历任谏官、枢密直学士,龙图阁学士,翰林院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历知泉州、福州、杭州、开封府事。他刚正不阿,仗义直言。景ネ右(1036)三年,范仲淹等四臣反对权相吕夷简而遭贬谪,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抨击此事,名声大震,时年25岁。在任地方官时,他关心百姓疾苦,免除苛杂赋税,兴修水利,绿化官道,禁止陋俗,造福于民。宋庆历四年(1044),他奏减福州丁口税;出任泉州时,主持修造中外闻名的洛阳桥(万安桥),促进了泉州贸易的繁荣和发展。他还撰写《荔枝谱》和《茶录》等书,为茶、果栽培作出杰出的贡献。《荔枝谱》为世界上最早的果树栽培学专著之一,近年被译为英法等国文字,流传海外。诗文造诣较深,有《蔡忠惠公文集》***;擅长书法,与苏轼、黄庭坚、米芾齐名,称为宋四大家,墨迹有《谢赐御书诗》***。蔡襄病逝后,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