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台湾现当代佛教历史
张文彪
佛教作为台湾的最大宗教派别,在台湾八十年代后期进入政治转型期以来,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地位不断得到突显。因此笔者认为要了解今日台湾,就不能不了解今日的台湾佛教,而要了解今日台湾佛教,就还必须客观地了解和把握台湾佛教的历史。
一、台湾佛教的历史分期
佛教在台湾发展的历史并不算长,佛教在岛内的出现与传播主要是明清时期,其来源是作为大陆移民带去的一种精神信仰。从这一点上看,台湾佛教一开始就与台湾社会特殊的文化价值根源的十分密切的关联。由于是随着移民的人流传人台湾的,因此,台湾佛教也和整个移民社会一样,具有很强的弹性面对变化不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精神特质。移民者去到陌生环境,也必须尽快抛开旧有习惯、适应新状况、培养新能力,才能更有效地找到使自身存活繁衍的办法。这种移民精神特质,也是奠定台湾佛教后来最容易接受变革思想并在实践坚持发展的基本因素。从台湾佛教的历史分期来看,这一阶段的佛教虽然流于“泛灵信仰”,尤其是最早时期甚至并不具备佛教的基本形态,但其作为初始的信仰却是台湾佛教后来数百年发展的最基础因素。根据史料记载,早在l4世纪便开始有许多大陆百姓迁徙台湾,但大规模向台湾地区移民却是发生
在l7世纪。当时中国北部少数民族女真族攻入北京,明王朝灭亡,许多忠于明王朝民众纷纷往东南沿海一带逃避,至1644年左右,大约有25000户大陆民众移徙台湾,根据台湾研究移民宗教信仰的学者观点,很多来自福建及广东的移民具有佛教信仰行为。由于这些移民在原有祖居地生活时的习惯,当他们开始远离乡土的迁移时,多数都会将原先供奉在家或寺庙中的小型佛像随身带走。因此,可以认为至少在l7世纪40年代,佛教信仰开始与其它民间信仰一起随着移民进入台湾。从历史分期上看,早期的台湾佛教相对于后来几个时期逐渐规范化、正统化和规模化的发展过程来看,这一时期的特点在于:(1)佛教与官方祀典庙宇相结合,不少当地厉坛、城隍庙、关帝庙,甚至妈祖庙都是由和尚在当住持;(2)供奉的内容上佛教与道教及其它民间信仰相混合,玄天上帝庙里有观音菩萨、妈祖庙里有观音佛祖和文昌帝君、佛寺里兼祀“列位神尊”等等:(3)佛教僧侣、佛寺甚至也接受勘舆风水、卜筮示梦等占b之类的“前知信仰”等东西。很明显,在台湾佛教发展的早期阶段,佛教曾经与其它没有系统的教理教义教团的民间信仰有过一个相混杂的发展阶段,也还有人认为当时佛教仍有“男女混杂”、“僧俗罔辨”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的佛教信仰还处于相当具体和实际的阶段他们对于佛教信仰的诉求主要还是建立在实用基础上。应当说,在佛教信仰上选择实用的取向,这并是早期台湾佛教才有的现象,它甚至可以算是中国传统佛教本身具有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只不过在当时佛教刚传人台湾时,这一特点由于移民的信仰水平和岛内的信仰土壤的局限,使得佛教实用性几乎成为早期台湾佛教的唯一特点。因此,佛教在台湾的早期传播并不象在其他一些地方那样在教理、教派或经文注释方面存在着复杂的争议。事实上,在后来的发展时期里,虽然构成台湾佛教这一实用性特点的最初移民社会的诸多因素已经不存在了,但实用性却一直是台湾佛教发展中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当代台湾佛教中,这种实用精神甚至使台湾佛教保持着一种适合巨大社会变迁的生命力和再生力。
台湾佛教发展的第二个时期是日本占领期间,这一时期来自日本的佛教势力对台湾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