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0
文档名称:

越窑系青瓷.ppt

格式:ppt   大小:8,805KB   页数:9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越窑系青瓷.ppt

上传人:zbfc1172 2017/9/19 文件大小:8.6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越窑系青瓷.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越窑系青瓷
一窑址的分布
越窑瓷器历史悠久,属于中国古代南方青瓷之中的佼佼者。因窑址所在地位于古属越州(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故而被称之为越窑。其中心窑场在上虞,以上林湖窑场最具代表性。根据考古发掘,在全世界的陶瓷发展历史中,世界各地均有陶器在石器时代的遗迹中发掘出土,但是原始瓷是在我国首先出现的,这及我国许多地区分别蕴藏着丰富的瓷石、高岭土原料有关。而原始青瓷就是越窑瓷器的前身。
时代:唐末至南宋
发掘地点:浙江省慈溪市匡堰镇寺龙村
浙江慈溪上林湖寺龙口越窑窑址
主要:
浙江慈溪上林湖寺龙口越窑窑址
二窑炉结构
越窑时期承汉晋龙窑的传统,成为“浙东式”的一种窑炉形式。19 85年发掘,荷花芯,唐窑为龙窑。该窑长45 米,,在窑底部垫具排列尚保存了部分,在清理会昌层中,出有“会昌”铭文的匣钵。这是一处典型的晚唐龙窑结构。 宋窑,具有代表性的是彭东,寺龙口窑址的龙窑。,。分为火膛、窑室、窑门、排烟室等。 火膛,,。。火膛前有八字形砖墙。 窑室,残高0—。窑底铺沙。,中段约2米,。底部保存大量匣钵、垫具。每行8—9个。 窑门,共11各窑门,皆开于北侧,里小外大,外高内低,平面呈喇叭形,砖石砌成。—,—。两个窑门外,用砖石护墙相连成堆放坯件、柴薪的台面。 排烟室,挡火墙外均被破坏(详见《文物》2001年11期)。
三越窑青瓷的分期
西汉东汉
三国
西晋
东晋
南朝
隋唐
五代
北宋
南宋
越窑自东汉开始生产,经三国、两晋、南朝、唐,一直到宋,延续千年,经历了创造、成熟、发展、繁荣和衰落几个大的段落,它是我国南方青瓷生产的重要产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三国时期的越窑产品,胎质坚致细密,胎骨多为淡灰色,釉层均匀,釉汁洁净,早期纹饰简朴,纹样有水波纹、弦纹、叶脉纹。晚期装饰趋向繁复,出现斜方格纹,还出现了堆塑方法,器物可分为日用品和明器(陪葬品)两类。
西晋西晋越窑瓷业剧增,瓷业渐趋繁荣,这时所制青瓷胎体较厚重,胎色较深而呈灰或深灰色,釉层厚润均匀,釉色以青灰为主,装饰精致繁复,用刻划、堆塑等装饰手法,后期出现褐色加彩的装饰手法。器物仍以日用品和随葬用品为主,熏炉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产品。
东晋中期以后,越窑青瓷多为日常用具,如烛台、灯、盆、钵、盘碗、壶、砚等,造型趋向简朴,装饰简练,纹样以弦纹为主。
在东晋晚期出现的莲瓣纹,在南朝时成为越窑青瓷的主要纹饰。器物上装饰有小而密集的褐彩。器物以日用品为主,胎、釉分为两种。一种胎质致密,胎呈灰色,施青釉。另一种胎质粗松,呈土黄色,外施青黄釉或黄釉。典型的代表造型有鸡首壶和青瓷虎子。鸡首壶是六朝青瓷的代表造型之一。一般为深盘口,细颈,鼓腹,平底。鸡首昂立于肩部,器柄粗壮有力,有的柄端呈龙首型。这种造型出现于东晋晚期,以后逐渐流行。
直到宋时越窑逐渐衰落。越窑青瓷,以胎质细腻、造型典雅、青釉莹莹、质如碧玉而着称于世。这种如冰似玉的美丽釉色,深受诗人的赞赏和喜爱。
唐、五代时期是越窑发展鼎盛时期,代表了青瓷的最高水平,尤其是所谓的“秘色”瓷,更是当时越窑青瓷的十分引人注目的产品。
西汉东汉
西汉青釉水波纹双兽面耳瓿
东汉越窑叶脉纹印纹罐
东汉猪圈
越窑鸟钮盖罐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