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LINUX嵌入式实验报告
目录
目录 1
实验一:嵌入式Linux开发流程 2
实验二: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搭建 6
实验三:串行端口程序设计 11
实验四:A/D D/A接口实验 16
实验五:图形界面应用程序设计 18
实验六:内核与根文件系统实验 23
实验七:驱动程序设计实验 29
实验八:无线通信实验 33
实验一:嵌入式Linux开发流程
实验目的
了解嵌入式Linux的开发流程,会进行简单的开发。
实验内容
进行Linux的开发流程的简单介绍。
实验步骤
嵌入式Linux开发,根据应用需求的不同有不同的配置开发方法,但是一般都要经过以下过程:
建立开发环境,操作系统一般使用REDHAT-LINUX,版本7到9都可以,选择定制安装或全部安装,交叉编译器进行安装(比如arm-linux-gcc、arm-uclibc-gcc),或者安装产品厂家提供的交叉编译器。
使用Linux的Red Linux 9的开发界面截图如下:
配置开发主机,,一般参数为波特率115200,数据位8位,停止位1,无奇偶校验,软硬件控制流设为无。在WINDOWS下的超级终端的配置也是这样,软件的作用是作为调试嵌入式开发板信息输出的监视器和键盘输入的工具;配置网络,只要是配置NFS网络文件系统,需要关闭防火墙,简化嵌入式网络调试环境设置过程。
系统配置截图如下:
建立引导装载程序BOOTLOADER,从网络上下载一些公开源代码的BOOTLOADER,如-BOOT、BLOB、VIVI、LILO、ARM-BOOT、RED-BOOT等,根据自己具体芯片进行移植修改。有些芯片没有内置引导装载程序,比如三星的ARM7、ARM9系列芯片,这样就需要编写烧写开发板上的flash的烧写程序,网络上有免费下载的WINDOWS下通过JTAG并口简易仿真器烧写ARM外围flash芯片程序。
ViVi运行的截图如下:
开发应用程序,可以下载到根文件系统中,也可以放在YAFFS、JFFS2文件系统中,有的应用程序不使用根文件系统,而是直接将应用程序和内核设计在一起,这有点类似于UCOS-II的方式。烧写内核,根文件系统,应用程序,发布产品。
实验二: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搭建
实验目的
了解并且掌握Linux的开发环境搭建方法。
实验内容
进行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搭建
实验步骤
REDHAT LINUX
在一台PC上安装RedHat ,选择Custom定制安装,在选择软件Package时最好将所有包都安装,,如果选择最后一项:everything,即完全安装,将安装3张光盘的全部软件,需要磁盘空间大约5G。因此建议提前为REDHAT LINUX的安装项,留大约5—15G的空间,具体视用户的磁盘空间大小来确定,在安装完Redhat后还要安装Linux的编译器和开发库以及ARM-Linux的所有源代码,这些包安装后的总共需要空间大约为800M。
安装如下:
安装好的Linux如下;
开发工具软件的安装
安装环境搭建如上。
开发环境配置
配置网络,包括配置IP地址、NFS服务、防火墙。网络配置主要是要安装好以太网卡,对于一般常见的RTL8139网卡,,完全不要用户参与,因此建议使用该网卡。。如果是在有多台计算机使用的局域网环境使用此开发设备,IP地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如图所示:
双击设备eth0的蓝色区域,进入以太网设置界面
,它默认的是打开了防火墙,因此对于外来的IP访问它全部拒绝,这样其它网络设备根本无法访问它,即无法用NFS mount它,许多网络功能都将无法使用,因此网络安装完毕后,应立即关闭防火墙。
的配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