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日本论》读书笔记
近年来中日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对于中日领土主权问题,使得中日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少,中国人研究日本远远少于日本人研究中国。我找到了戴季陶的《日本论》,想看看别人是怎样看待日本的。对于日本人的性格、思想、风俗习惯、国家和社会的基础,我想从戴季陶的著作中深入了解。
先来了解一下戴季陶的经历,戴季陶,国民党元老。早年留学日本,其后旅居日本多年,造就了一个真正的“日本通”,其日语之地道,连日本人都甘拜下风。曾多次陪同孙中山出访日本,和日本各阶层都有广泛深入的接触,熟谙日本文化,被喻为研究日本第一人。《日本论》曾被学界视为研究日本的一本重要参考著作。即使今天,该书对于中国读者了解日本的国情、民族性格及其风俗习惯仍有一定的帮助。本书文字已经久远,对日本文化的分析未必合于现在的学术,对中日关系的走向更多与历史相谬。然而文中所流露的思想情绪却令人回味。
作为“日本通”的戴季陶先生,在本书中依次描写了日本皇权神受思想、封建制度、武士道精神、社会等级的演变和对明治维新的总结;随后对日本当时的政坛展开清晰的勾勒,深入剖析了军国主义的起源和发展;书的最后部分通过社会学的角度,用优美的语言,讲述了日本人的纯洁信仰、切腹自杀、艺术与审美、尚武的风气、平和的精神和两性关系。
中国人研究日本问题的必要。戴季陶开篇就提到“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工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这一段的主要意思就是中国人无论多么的鄙视和憎恨日本人,都必须要研究日本的,戴季陶先生在《日本论》中的反复教导。要晓得他的过去如何,晓得他现在的真相,方才能够推测他将来的趋向是怎样的。拿句旧话来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无论是怎样反对他、攻击他,总而言之,非晓得他不可。
近百年过去了,我们的劣性可曾有一点改变?戴公在日本上学时就可以看到几千种以上研究中国的书,自晋朝留下清谈而不负责任的毛病至今没有改变,当国军将士在前线浴血抗战时,有人躲在破窑洞里清谈什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炒别人的抗战理论,等到抗战胜利却将所有果实大包大揽收入自己的囊中。反观之日本,倒是知道在怎样吸收文化,等得把自己的文化发展到和别人的一样高度。同样会把自己的文化传播出去。这一点我们要学习日本,读历史要看透历史,不可被事实迷住。
维新事业成功之主力何在?我对于日本维新成功的历史,认为主要的成功原因完全在于两点。一是有时代的切实要求,二是有人民共同的信仰。民族的统一思想,统一信仰,统一力量,是成功的最大元素。日本的国民,是一个信仰最热烈而真切的国民。日本的信仰生活,比中国人要纯洁的多。
信仰的真实性。如果失却了信仰,发命令的指挥官也可以私自脱逃,受命令的士兵更可以全场哗变。只有信仰,才能够永生,才能够合众。人的生活是时时在死灭的当中。宗教是信仰的一个表现,而信仰不一定是宗教。
把迷信做对象去反对信仰,是中国人的一个极大的错误。信仰是无打算的,是不能打算的,一有了打算就不成信仰。尤其是一个民族,在生存竞争激烈的当中,如果人人这样打算着,绝没有人肯拼着必死自己、炸沉了自己的船去封锁敌人的军港,绝没有抛却一切所得去研究目前没有一样效力的纯正学问,绝没有人舍了自己的财产去救济社会国家的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