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
思科信息学院
梅硕20141002488
计算机1406
通过老师的推荐, 我阅读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兴许是专业知识水平所限,很难读出更高深的知识理论。写了一下读书笔记,希望能有所进步。
《社会契约论》这样一本经典学术名著,自诞生开始指导着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对当时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以及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奠立产生了深远影响。上世纪初自从《社会契约论》引入中国,影响了一代青年,更是影响了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
《社会契约论》让我理解到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人在纯自然的状态所拥有的随心所欲的、天然的自由是有局限的只有从自然的状态进入社会状态之后,自由被赋予了道德性,这样的自由才使人们真正的成为自己的主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正如我们所追求的自由不是狭隘的毫无规矩,不是毫无束缚,很多时候法律、社会道德的束缚,恰恰是要求我们追求到真正的自由和良善的生活方式。
卢梭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与约翰·洛克一样,卢梭认为政府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认可。卢梭声称,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公意)所控制的,虽然他没有定义如何达成这个目标,但他建议山公民团体组成的代议机构作为立法者,通过讨论来产生公共意志。这也就是“公意”,同时也向读者区分了“公意”和“众意”的区别。卢梭在《社会契约论》有叙述,尽管公意是永远公正并永远以公正为宗旨,但并不能说明人民的意见就永远正确,人民的意见形成的有可能是众意,而不一定是公意。众意为小集团利益服务,公意为全部共同利益服务。也就是说,在假使在众意的指导下,人民通过选举制度选举所得结果就不一定是民主的。卢梭是很看重公意的他的理念中‘公意永远是稳固的、不变的而又纯粹的;但是它却可以向压在它身上的其他意志屈服’公共福利是依靠公意体现的当社会复杂而不够团结的公众投票不再是全体公意的一致表达,真正意义上的公意无法实现了。卢梭看重公意也就看重体现公意的形式,即投票。那么此类投票又这类选举形式,又是否真正接近与民主呢?我并没有从《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读出来。但是在我看来,投票也就是选举,很多时候并不是真正的民主,投票选举出来的政府或者领袖,是公意还是众意的结果?关于选举和民主,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拉里戴蒙德对选举与民主有过这样的阐述: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不仅仅举行选举,而且还对行政权限制、司法独立坚持法制、保护个人表达、结社信仰自由和权力,尊重少数人权利并对执政党制定对自身有利的选举程序加以限制,防止滥用暴力和任意逮捕,新闻自由减少政府干预媒体。那些存在选举制度的国家,缺少那些保障自由民主的制度,最终使得选举建立的破坏民主之上,最终产生
“多数人的暴政”
《社会契约论》认为一切问题在根本上都取决于政治,而且无论人们采取什么方式,任何民族永远都不外是它的政府的性质所使它成为的那种样子。卢梭洞悉了政治的强人作用时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民族的性格,因此认为一个良好的政府对于一个不断发展的民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为民主政治的进步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
尽管在今天看来书中的观点有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但不可否认的是卢梭的思想在法国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社会契约论中卢梭主张民主和平等,从世俗的角度论证国家的起源,主张个人权利眉重人民公意这是历史的进步,后人把卢梭看作是法国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