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手术方式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手术方式研究.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10/8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手术方式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手术方式研究
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手术方式进行研究,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并已确诊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患者2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小骨窗颅后凹减压以及人工硬脑膜修补的手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术后1个月进行磁共振成像的复查,治疗效果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来进行,评价结果为:15例患者治疗的效果较好,评分为好,占比为75%;4例患者治疗效果较差,评分为差,占比为20%,1例患者死亡,占比为5%。对存活的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并采用tator评分的标准进行评价:10例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6例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3例患者的症状变化不明显。其总有效率为80%,安全评价:随访期间,未有患者出现脑膨出、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小骨窗颅后凹减压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颅后凹的压力,使硬脑膜能够得到完整的重建,保证脑脊液通畅,且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手术方式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在神经外科当中是常见的疾病,主要特征为小脑扁桃体下疝,在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中,常采用颅后凹减压手术和硬脑膜扩大修补手术,此外,对于伴有脊髓空洞的患者,还要进行脊髓空洞引流手术,这种手术在患者术后常会引起脑脊液部分潴留、脊髓损伤与脑脊膜假性膨出等,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本次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并已确诊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20例行小骨窗颅后
凹减压以及人工硬脑膜修补手术的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并已确诊的小脑扁桃体
下疝畸形患者20例,在所有患者中有14例为男性,有7例为女性,其年龄最小的为14岁,最大的为45岁,平均为年龄(±)岁。病史最短的为9个月,最长的为10年,平均病史为(±)年。患者临床表现:饮水呛咳、声嘶、共济失调、眼球震颤、骨骼肌萎缩、上肢疼痛或麻木。患者均进行影像学的检查
方法
对所选患者均进行全麻手术,麻醉成功后,嘱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并与枕大孔区域进行小骨窗减压,其后将局部的硬脑膜切开后减压,完成后行人工硬脑膜修补手术。主要的操作内容为:于患者的枕颈部实行长约为7-8cm的直性切口,上至枕外粗隆下的1-2cm,下到C5棘突的水平。将后弓、环枢棘突和枕大孔沿中线暴露,并于枕大
孔区域进行4cm×3cm的骨窗减压,将环枢后弓切除。在显微镜的作用下将束状韧带、环枕筋膜切除,以十字形式将硬膜的外层切开,将小脑扁桃体下疝充分暴露,通过切除小脑扁桃体下疝或电凝烧灼下疝。将粘连的组织分离后,进行第四室中孔的开通,畅通引流患者的脑脊液,实行人工硬脑膜修补手术。将皮下组织、肌肉以及表皮逐层进行缝合,手术完成。通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2]进行评分,好:4-5分;差:
2-3分;死亡:1分。
2 结果
20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完成,并于术后1个月进行磁共振成像的复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有14例,评分为好的占比为75%;治疗效果较差的患者有4例,评分为差的占比为20%,死亡患者有1例,占比为5%。
门诊定期对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