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案例]李开复的大学规划
李开复的大学规划
1972年,出于让李开复接受世界一流教育的愿望,家人把12岁的他带到了陌生的美国。也许美国是许多成年人的梦想,但
对于语言不通的孩子而言,这样的梦想或许是一场梦魇。
在风光秀丽的田纳西州小镇橡树岭,李开复的身影显得十分的孤寂,没有朋友,甚至连别人说话都听不懂。第一年旅美生活,在一家天主教小学读书的李开复基本上是什么都听不懂,常常是老师在上面讲课,他就在下面看武侠小说。武侠的世界给了他最大的温暖,侠道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担当精神是他的精神资源,一年后,他才适应了英文环境,开始正常的学习。橡树岭寄托着李开复家人对他走技术人生的期待。在橡树岭,有着著名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世界第一棵原子弹就由这家实验室研制。
小侠李开复很快就脱颖而出了,他总是在各种数学比赛中获奖,功课成为了理所当然的第一名。当然,最重要的是他找到了自己的行侠世界。在高中时,学校安装了一台很旧的IBM电脑,李开复对此着了迷,常去那里玩,写游戏,做运算。在电脑神奇的世界里,他感到其乐无穷。
读大学不是为了找一份所谓的好工,而是为了站在大学的肩膀上寻找人生的大方向,实现理想。李开复说:“我不想取得没用的文凭。”
高中毕业时,李开复想要离开田纳西了,尽管那里的山美、水美,然而城市的诱惑实在太大,他每天都在听人说纽约,他要去那里闯一闯,于是他选择了哥伦比亚大学。
在哥伦比亚大学里,李开复视野大开,除了对电脑依然情有独钟之外,他开始对历史和政治感兴趣,学习的领域也特别广泛,从哲学、音乐、艺术到法律,他还特别地选修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文言文。
在这个世界知名的学府里,电脑依然是他最感兴趣的课程,他开始在大学的电脑中心指导学生写一些程序,也经常为一些商业机构写一些程序。
依*在电脑方面的技术和知识,从大学开始,李开复就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有一阵子,他疯狂地喜欢上了桥牌,水平不断上升,甚至在北美比赛中获过第一名。可是打桥牌是一项很花钱的娱乐,他只有编写更多的程序才能挣到足够多的钱去参加在外地举办的各种比赛。尽管如此,在电脑学习方面,他始终是哥伦比亚大学最好的学生,每一门的电脑功课都是第一名。
在大学里,李开复确立了人生的发展方向,他选择了电脑作为一生努力的目标,于是,在大学生活结束后,他瞄准了全美最好的计算机方面的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
大境界是一种习惯,这样的习惯是可以通过大学学习获得的,而接近名师是成就大境界的一条捷
径。
李开复真正的职业人生是从遇到几位大师级的人物开始的。他至今还在庆幸自己总能在关键时刻碰到指路名师。受他们的影响,他的思想境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思考问题的重点也放在大格局而非小技巧上。这样的思想使得他能永远领导趋势,而不仅仅做一个弄潮儿:潮涨时,顺风顺水;落潮时,就搁浅于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