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治疗肾炎的几点体会
新中医1978年第6期
南京中医学院邹云翔
一、讨肾炎的认识
肾炎的发生机制,主要是人体内“水精四布”的功能发生障碍,在脏器来说是肾、脾、肺、的相互关系升降出入功能不协调,其中主要是肾的升降出入功能发生障碍。兹将肾、脾、肺三脏功能及肾炎水肿的病机简述于下:
肾:是先夭之本,藏精,为发育生殖之源,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二阴,与三焦、膀胱相会,主水液的代谢。,为一身之本,生命之根。五脏之阴,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非此不能发。
脾:是后天之本,仓廪之官,精血之源;主运化,主四肢、肌肉,藏营裹血,统摄血液,与胃相合,胃又为肾关。
肺:是气之本源,肺朝百脉,外合皮毛,主一身之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肾、脾、肺三脏关系极为密切,“水精四布”主要是由肾、脾、肺三脏协同作用而完成。水精由入胃之饮食而生,上归于肺,敷布于皮毛,下注于肾,废液从膀胱决渎而出。如《内经·经脉别论篇》所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此即祖国医学认识水液代谢之过程。如果肾、脾、肺特别是肾一旦功能发生障碍,就会对整个水液代谢正常功能发生失常而
出现病理现象。明·张景岳有一段话讲得很好,他说:“凡水肿等证,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不归经,则逆而上泛,故传入于脾而肌肉浮肿,传入于肺则气息喘急,虽分而言之,而三脏各有所主,然合而言之,则总由阴胜之害,而病本皆归于肾”。所谓阴胜者,乃肾阳命火不生也。命门火衰,肾不能气化,脾不能运化,肺不能布化,三焦之气闭塞,决读之官无权,所以肾阳命火不足,是致成水肿的根本关健。
二、治疗肾炎的几种常用方法
历年来,我在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肾炎的方法(现介绍的大都是肾炎水肿方面的治疗方法)归纳起来,不外乎疏风宣肺,清肺解毒,凉营透达,温阳利水,三经同治及活血化病等法,兹分别介绍于下:
:
病例简介:张XX,女,12岁,患者于十余天前先见眼脸浮肿,继则遍及全身,尿少,低热,大便不实,尿蛋白+++。方用:净麻黄、苏叶、杏仁、防风、生黄芪、陈皮、白术、茯苓、苡米等,服药三剂,浮肿消退,后以扶脾益肾之品调理而愈。
此系一例急性肾炎,风邪外袭肌表,皮毛腠理为之闭塞,上焦壅遏,肺气既不宣通,又不能肃降,治节之令失司,致三焦气化不利,不能通调水道,水液不能下输膀胱,水湿泛滥横溢而成为全身水肿,脾肾的矛盾仅处于次要和从属的地位。所以用疏风宣肺法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
病例简介:陈XX,男,14岁,半月前突然高烧,后出现不规则的发热,扁桃体肿大,两天来,面颈部浮肿,低热,扁桃体红肿而痛,口干,食少,头昏乏力,尿常规:蛋白+,脓细胞0~2,红血球少许,管型0~1,方拟清肺解毒,佐以疏风利湿。药用:沙参、玄参、银
花、连翘、石斛、芦根、六一散、前胡、牛蒡子、桔梗、薄荷、苡米等,约十剂而浮肿尽退,自觉症状消失,尿常规正常。
:
病例简介:徐XX,女,6岁半,三月前腹部生疮疖,继则面目轻度浮肿,低热逗留,尿常规有蛋白、红血球,住XX医院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