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黑龙江省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文本
(2007-2020)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2006年10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结构布局 2
第三章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4
第四章近期保护规划 19
第五章附则 2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黑龙江省市城市长远发展需要,优化配置资源、协调城乡建设,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次规划范围为黑龙江省行政区域,。规划分两个层次进行。
第三条本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其中: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第四条规划依据
1、《生物多样性公约》及相关国际条约;
2、《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修正)
3、《草原法》(1985年6月18日公布)、
4、《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1月8通过)、
5、《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种子法》(2000年7月8日通过)、
6、《环境保护法》(198912月26日通过)、
7、《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9月2日通过)、
8、《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2003年6月20日通过)、
9、《黑龙江省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修正)》(1998年4月16日修正)
10、城市功能的规划参照黑龙江省建设厅、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黑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总报告。
第五条规划原则
1、强调地域性和区域性的原则。
普遍保护、重点突出。根据野生动植物类别(珍稀、渐危、濒危),优先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处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的城市予以优先支持,对于关键种予以优先保护。
2、注重整体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
3、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的原则
在珍稀濒危动植物重点分布区和栖息地优先建立保护区,保护地和禁猎区。
4、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筹规划、分步实的原则。
根据黑龙江省城市特点,突出重点,分期建设成有特色的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城市。多方筹措建设资金,重点项目争取国投。对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力争短期内建成。
5、重视极限性原则和非线性原则。
对生物资源集中地区,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6、加强生物技术在物种保存中的作用,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研究人员从事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技术的研究。
7、遵循相关国际条约,认真履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8、政府主导,公众参预。
第六条规划目标、期限与指标
1、规划目标
将黑龙江省城镇建设成为具有北方特色,与所处植被类型相适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型园林城市。
2、规划期限
本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07年--2020年。其中: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3、规划指标
2010年,受保护的珍稀物种达到90%。
2020年,受保护的珍稀物种达到95%。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结构布局
第七条城市生物多样性规划保护区布局准则
参照黑龙江省建设厅、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的《黑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划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部分市县略有调整)。按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和群落多样性及类型划分32个小区。
亚区命名由保护区第1个城市+代表性县构成
黑龙江省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分为三个层次,即采用三级区划体系。
1级区划黑龙江省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2级区划按自然地理条件和植被特点划分,黑龙江省城市生物多样性保
亚区。共8个亚区(Ⅰ、Ⅱ、Ⅲ…Ⅷ)
3三级区划亚区下设建成区(Ⅰa、Ⅱa…Ⅷa)和市域(Ⅰb、Ⅱb…Ⅷb)
第八条城市生物多样性规划保护区布局结构
Ⅰ、哈尔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亚区
Ⅰa 哈尔滨市建成区
Ⅰb 哈尔滨市域
Ⅰb-1 哈尔滨市区、双城市、肇东市、绥化市、兰西县。
Ⅰb-2 尚志市、五常市、阿城市、宾县、方正县、依兰县、延寿县。
Ⅰb-3 望奎县、青冈县、明水县。
Ⅰb-4 木兰、通河、庆安、海伦、绥棱、巴彦县。
Ⅱ、齐齐哈尔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亚区
Ⅱa 齐齐哈尔建成区
龙沙区、建华区、铁锋区、富拉尔基区、昂昂溪区、碾子山区
Ⅱb 齐齐哈尔市域
Ⅱb-1 甘南、泰来、龙江。
Ⅱb-2 讷河市、依安县、富裕县。
Ⅱb-3 拜泉县、克山县、克东县。
Ⅱb-4 齐齐哈尔市区、林甸县。
Ⅲ、大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亚区
Ⅲa 大庆市建成区
Ⅲb 大庆市域
Ⅲb-1 安达市。
Ⅲb-2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Ⅲb-3 肇源县、肇州县。
Ⅳ、牡丹江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亚区
Ⅳa 牡丹江市建成区
Ⅳb、牡丹江市域
Ⅳb-1 东宁、绥芬河市。
Ⅳ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