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西方公共安全教育的启示.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西方公共安全教育的启示.doc

上传人:dt83088549 2017/10/24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西方公共安全教育的启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西方公共安全教育的启示
上海的一场大火,又让“公共安全教育”热起来

谈到公共安全教育,大多数老百姓往往不知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安全还要教育?出事了人人都知道得跑的”,这是笔者在一条小巷咨询一位大叔所得到的回答。这样的回答看似令人震惊,实际上却是中国普通民众对安全教育态度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公共安全教育不给力的一个侧面反映。

无时不在的日本公共安全教育
在日本,一般学龄前儿童就已接受过3小时的安全逃生模拟教育,这些知识对于懵懂的孩子来说,往往影响终身。接着自幼儿园开始,孩子就会接受各种安全教育课程,比如6至12岁的孩子就有消防课程、防震课程,主要内容是教导孩子在危急时逃生自救的技能,而且这种知识教育以生动、有趣的活动方式进行。
以下是一些日本幼儿园和小学安全教育课程的几个活动:

呼救比赛:在教室讲台上,摆放一个测量声量的分贝仪,让孩子们作比赛,在分贝仪前高喊:“着火啦!救命啊!”看谁喊得响亮,以分贝值最高者为优胜。
防烟体验:日本的大城市一般都有防烟体验车,车上可模拟火场,在车内施放少量烟雾,组织孩子用湿毛巾捂上口鼻,进入浓烟密布的环境,然后匍匐前进逃生,使其体验火场逃生自救的情形。
攀绳跨越:用一根结实的绳索,水平地拴在两幢建筑之间,同地面保持一定的高度。组织孩子攀绳跨越,靠自己的双手和双腿的移动,由此及彼,让孩子感受用一根绳索逃生自救的难度。
消防写生:日本的消防队一般都对外界开放,也规定有学生家长接待日,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消防队参观写生,消防队员们表演救火及其自救业务,给孩子们讲授防灾安全常识。
日本的防灾教育并不主张孩子参加救火活动,也不鼓励孩子充当救火小英雄,而只是教育他们遇到火灾时呼喊报警,这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日本的报刊和电视台,经常宣传防灾自救知识。日本的消防队一般都是开放型的,可以随时为国民提供必要的安全知识。大型公共汽车上都有紧急疏散门,注有“太平门”字样。所有这些对孩子都能起到提高防灾意识的作用。

由于日本民众有高度的公共安全意识,所以到处都有群众组织的公共安全服务队伍,比如“妇女防火俱乐部”和“青少年消防俱乐部”等群众组织便在救灾中十分见效,一旦灾情发生,便可“召之即来,来之即战”。同时日本还将分散在各地有经验、有技术的专业人员进行登记形成网络,平时组织他们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这些安全服务团体,都是“要曹操,曹操就到”,而且不用交学费。

两次影响美国公共安全意识的火灾
1911年3月24日华盛顿广场大楼内衣厂起火,141名工人不幸遇难。重大灾难开启了美国人的防火安全意识,也促使美国加快了防火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这次惨剧成为美国防火立法依据,随后美国的《劳动法》便规定,在工作场所每3个月相关人员都必须进行一次防火训练。
2001年“9?11事件”纽约世贸中心被恐怖分子袭击后起火倒塌,它加深了美国对高层建筑防火的反思。袭击发生之前,美国对高楼的防火规定严密到包括烟雾警报器的设置,逃生门的位置、距离,中央警报装置的定期更换等。正是有如此严格的规定,使毫无预警的恐怖袭击发生时,有
,堪称现代史上危难之时人类自觉维护秩序最壮观的场面!袭击发生后,美国对高楼全部进行重检,从严从速要求做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