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人人“艾”健康.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人“艾”健康.doc

上传人:dt83088549 2017/10/25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人“艾”健康.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人“艾”健康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一句话囊括了针灸在中医治疗上的无可替代。而用“艾”代替“针”则更加便捷简单,也更适合自己在家操作。

哮喘、肺结核等慢性疾病:瘢痕灸
方法:这是直接灸的一种,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愈后留有瘢痕。施灸时先将所灸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穴位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

操作要点:
1. 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位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穴位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
,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而留下瘢痕。

艾灸的作用机理,是通过艾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传递到经络系统,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作用于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病变部位,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地调整,在相互协同相互激发的作用下,产生治疗上的倍数效应。

月经不调:悬灸
方法:取穴三阴交( 内踝尖上3寸)、关元、气海(关元与脐之间取中即是)、足三里。将艾条悬在穴位上,用大蒜汁涂抹在穴位表面,将艾绒捻成麦粒样大小的艾炷,直接放置在穴位上,点燃线艾炷。

操作要点:
、疼痛难忍时,即可移去艾炷。


,只是取穴不同而已。例如冻疮取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足三里穴。胃痛发作时可取穴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能立时见效。


寒气所致的呕吐、腹痛、腹泻及痛经等:隔姜灸
方法:用鲜姜切成直径2~3厘米、~,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穴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

操作要点:
,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则于月经前3天开始,月经停止时结束。每次20分钟,两个月为1疗程。

伤寒、吐泻、中风、小儿不尿:隔盐灸
方法:患者仰卧,将脐部暴露,取纯净干燥的细白盐适量,炒至温热,放入脐中,然后点燃艾条施灸。

操作要点:
~9壮,急性病症也可多灸。
,可预先在脐周围一圈湿面圈,再填入食盐。

,宜先填入其他药物(药膏或药末),再放盐。
,即更换艾炷。
,也可以预先在盐上放一薄姜片再施灸。

虚寒性疾患:无瘢痕灸
方法:这也是直接灸的一种,因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所以称为无瘢痕灸。施灸时先在所灸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穴位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

操作要点:
,可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易位再灸,按规定数灸完为止。
2. 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艾灸的10个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稍不注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