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为谁献礼.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为谁献礼.doc

上传人:qvuv398013 2017/10/27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为谁献礼.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为谁献礼
从1980年开始,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中央宣传部、办公厅,不断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做一些局部的规定,到1987年最终成立专门的审查小组,定下了详细的审查标准。

献礼剧恐怕是影视史上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类别了,是执政党利用传播度最广泛的文化工具进行意识形态形象展示的一种方式,1949年以来,以逢十大庆为契机,大约每隔10年,都会有这么一次大规模的集中展示。今年的展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中宣部一口气重点规划了50部影视作品,是10年前的5倍,而其他非重点规划的献礼剧总数已经超过了200部。
已经播出的《潜伏》《人间正道是沧桑》(以下简称《人间》)《保卫延安》《誓言永恒》《我的兄弟叫顺溜》以及电影《南京!南京!》等,都是各个省市广电总台向建国60周年的献礼之作。但其中有一些备受观众追捧,有一些则乏人问津。

为谁献礼?

究竟什么是献礼剧?没有人给出过确切的定义,纵观建国以来历次大庆的献礼剧目单,有《开国大典》《林则徐》、《铁人王进喜》、《有这样一个青年》《刘三姐》,甚至今年的《牛郎织女》也被列入了剧单。献礼的题材大概不仅仅是表现革命和战争的,也可以是生活与爱情。
但有一个基本要求是不能变的,就是要歌颂,有的歌颂领袖,有的歌颂人民,有的歌颂战争,有的歌颂爱情,不同的时代歌颂的对象不同,歌颂的方式也不一样。至于歌颂得有没有技术含量,歌颂的对象值不值得歌颂,歌颂完了有没有效果,观众认可不认可。则常常被忽略。
一直以来,歌颂红色革命以及革命中功勋卓著的领袖和为革命献身者都是献礼剧的主要内容,今年中宣部圈定的50部献礼剧中,仍然以红色革命剧为主体。在200多部各路史文机构献来的大礼中,有超过70%是战争戏,这是一个令人疑惑的现象。
如果说1980年代之前的献礼剧着重于红色革命还可以理解,这大概与中国始于近代的现代性转向一直为激进主义思想所主导有关。但是最近30年的渐进式改良后,不仅宣传系统展示的依然是红色革命,而且民众反而比以前更加爱看战争戏、革命戏,却是为何
?
在这一轮献礼剧的制作中,江苏广电总台算得上一个佼佼者,投资制作的影视剧包括张黎的《人间正道是沧桑》,陆川的《南京!南京!》,陈可辛的《十月围城》以及众多明星参与的《建国大业》。基本都是革命战争题材,这对于一贯以情感剧为主打,深谙收视率之道的江苏广电来说,是个相当大的转变。
“所谓的献礼剧就是在60周年的时候,按照我们党的宣传机构的要求,要有一些文艺作品推出来。”江苏广电总台台长周莉说,其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但我们觉得现在的献礼剧,已经和过去的献礼剧概念不一样了,很重要一点是拍的片子观众欢迎不欢迎。
在周莉看来,毫无疑问,观众越来越爱看革命戏了,那么为什么不趁献礼的机会多拍几部真正精品的革命戏献给观众呢?“献礼片有它一定的政治性,但是献给国庆其实也就是献给民众,老百姓的欢迎比纯粹的献礼更加重要。”这个具有创新思维的女台长说。
一直以来,献礼剧的投资拍摄主体都是国营的影视文化制作公司,省级广电总台构成了这些制作机构的主体。对于这些早已市场化了的制作机构而言,收视率带来的是真金白银,比政治意义上抽象的献礼更值得看重,在保证政治安全的前提下,经济效益才是第一位的。

也因此,新概念的献礼剧少了些政治说教的意味,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