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日本把学校建成避难所.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日本把学校建成避难所.doc

上传人:dt83088549 2017/10/28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日本把学校建成避难所.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日本把学校建成避难所
日本人认为,学校是孩子们每天大多数时间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社区居民学习、交流和体育活动的地方;在发生重大灾害时,学校又作为社区居民紧急避难场所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必须确保其安全性。
中国很多专家都提到,日本的抗震经验,应该被当成中国学习的榜样。自从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日本的电视和报纸,一直把关于中国地震的新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日本人不仅关心中国的灾情,同时也因为四川地震惨重的伤亡,而再次关心本国的抗震问题。近期,日本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目前公立中小学中未进行抗震加固的校舍还有超过40%,另外也有报道提醒,日本旨在推进抗震的“建设安全、安心学校专项资金(国家财政补助金)”约有24%没有用在抗震加固上。
5月22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町村信孝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学校抗震加固和改建所需费用的国库补贴比率,将从原先的一半提高至三分之二,预计工期由原来的5年缩短为3年,以加快公立中小学校舍的抗震加固工程。


学校,方舟

在日本的救灾体系中,学校作为避难场所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日本学校在地震等灾害中,有三个功能:接受灾民;为他们收集和传递必要的信息;提供食物及其他必需的用品。
现在,学校已经成为日本主要的防灾避难场所。根据日本总务省消防厅2005年的统计,发生灾害时的公共设施防灾据点有超过60%是学校。日本认为,一方面学校的校舍可以作为灾民的栖身之所,学校的操场又可以作为救援的直升机的停机坪。因此学校作为避难场所无疑在抗灾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1995年阪神大地震期间,1000多个避难所容纳了超过31万人,作为学校的390个避难所就接纳了约18万人;而2004年新?中越地震中,超过10万人在约600个避难场所避难,其中118个作为避难所的学校接纳了约4万人。
在日本,学校作为抗震避难所是每个人的常识,或许没有几个日本人能在第一时间回答这是为什么。。那次地震本身及其次生火灾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大量的传统木结构和砖混结构房屋倒塌和焚毁。在以后的复兴计划和城市建设中,日本特别注意城市避难场所的设置、河川公园防火带的建设、各社区防灾据点的规划。也是从那时起,学校作为避难所的理念逐渐在日本社会建立起来。

日本是多自然灾害的岛屿国家,也是世界上少数的防灾先进国家。日本人认为,学校是孩子们每天大多数时间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社区居民学习、交流和体育活动的地方;在发生重大灾害时,学校又作为社区居民紧急避难场所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必须确保其安全性。日本《建筑基准法》和《耐震改修促进法》都将学校作为最重要的特殊建筑物列出,列为抗震设计的第一等级。日本内阁及文部科学省多年来致力于推动学校设施的抗震化。
正因为学校本身的使用者大部分是学生,以及它在救灾体系中的突出作用,日本重视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这也是保障学校救灾功能的前提。实际上,在近年来发生的重大震灾中,日本学校的震灾破坏并不是十分严重的。

教训促成改变

从关东大地震起,日本致力于结构抗震的研究,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1950年颁布《建筑基准法》取代原有的《市街地建筑物法》;1981年又对《建筑基准法》进行了前所未有的重大修改,采用了新的抗震设计方法,造就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