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说书人单田芳
别看我生长在那个家庭,耳濡目染,受环境的熏陶,我对说书厌烦,人前出丑,呲牙咧嘴。不喜欢,讨厌。转了八圈还是干了这个,这是天意还是什么,解释不清
拍了几部电视剧,耽误了两年。转了个圈回来还说评书,只有说评书,我心有底
单田芳艺术公司
1994年,我退休了,就来了北京。天子脚下,大邦之地,藏龙卧虎,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看的,听的,那是什么样。辽宁没法比。
到北京来,不是平白无故。北京电视台接我录评书,第一套是1993年,录的是《七杰小五义》,前些日子还放了,之后就回鞍山了。接着他们又接我录《大明英烈》、《铁伞怪侠》、《千古功臣张学良》、《白眉大侠》,一套又一套。我当时住在北京广播学院,外事公寓楼里。因为书一录就好几百讲,时间比较长,结识了北京很多朋友,电视台的、电台的、报社的,他们说你干脆就在北京定居得了,省得来回折腾。我说我倒有这个想法,但是到北京干嘛,录书了我录,不录了我在那儿蹲着,没事可干。
北京青年报有一个朋友,他说这样吧,咱成立个公司。他说,以你为名,单田芳小有名气,叫北京单田芳文化艺术公司。我说做公司干嘛?他说,都喜欢你的评书,往全国卖你的评书,你在这儿住着录,录完我们去给你推销。我一想可也不错。
他们说,你到北京房子不用管,衣食住不用管,都是我们给安排,你就安心录书,我们运作,只要同意就拍板,吃着饭就把这个事定下来了。没过两个月营业执照也下来了,现在还是这个营业执照,很顺利办完了,办公室也成立了,电话也安上了。
我一琢磨也行,这谁要找我方便,我有个单田芳艺术公司,找我打电话,我在北京落脚了,比我独自来来往往强得多。其实我看这个公司,咱是外行,经商得有商道。你想的挺好,推销我的评书,没人要。
当时制作了,为什么没人要?都卡在价钱上……白听行,听收音机有意思,要钱,钱是硬头货,一提钱,不要。哪家放我照样听,我干嘛花钱买,这些人白折腾,又录又制作,花这钱,整房子。
当时做了不少,卖不出去,烂在家里,把我30万块钱存折烂在里面,鼻子眼也破了,嘴也破了,我说没事吃饱了撑的,成立什么公司,懂得经商吗?不懂。内行的事外行干不了,有点名顶什么,一动钱,不好使。大伙也着急上火,总而言之,这个事曲折、坎坷。
后来,还拍电视剧。学校没成立,运作了半天没运作成。拍电视剧有人出资,我们就搭时间。电视剧有钱的出几百万,我写剧本,评书不整了,评书不赚钱,没人要,拍电视剧。
拍什么?跟山东台合作的《白眉大侠》,34集电视连续剧,剧本不是我写的,是根据我的书改编的,我也参与了,那个赚钱了。人家赚钱,我没赚着,跟我没关系,就弄个香嘴臭屁股,别的没得着。我们自己拍的,跟河北电影制片厂拍的……《山河泪》,出钱的这位是搞房地产的,他没有涉足影视圈。我是说书的,也不知道影视还有圈,各位这圈可厉害了,现在是看不见圈,你没见这个圈,你的东西卖不出去,没人要。得认得,你是管推销的,你有网,你有多少家朋友,我给你多少好处,你交给我吧,这十家我包下来,就能出去。这是市场,咱不懂。
人家挑毛病,演员不行,不是名演员,本子也不行,本子写得太拖长了;要也行,价钱给你压得没法那么低。拍了几部电视剧,耽误了两年。我一看书也没录,电视剧拍那玩意儿也不受欢迎,看来外行不行。心想的挺好,不好使。干脆老老实实发挥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