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渡口府发〔2012〕9号
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大渡口区“十二五”招商引资
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大渡口区“十二五”招商引资专项规划》已经区政府第10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二年三月一日
大渡口区“十二五”招商引资专项规划
一、“十一五”招商引资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大渡口开放型经济筑基础、谋发展的关键阶段,招商引资工作全面展开,外经外贸稳步发展,连续4年被评为“重庆市开放型经济先进区”,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招商引资各项目标。
(一)招商引资乘势而上,招大引强成绩斐然。招商引资签约项目45个,,实际到位资金127亿元。其中建成投产(开业)项目19个,开工在建14个,拟开工(或正在征地)建设16个。深圳天安、富士康、中国石化等9家中国500强、6家世界500强和行业巨头、21家上市公司等纷纷签约或落户我区。
2010年,实际利用外资12108万美元,,分别比“十五”、,“十一五”%、%。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柱产业基本形成。“十一五”期间,工业招商共引入31家企业入驻建桥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已开工重庆天安数码城·云谷、富士康SMT项目及软件项目,海康威视项目正式签约。首次成功举办促进产业链招商的全国玻纤峰会,推动我区以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融通上下游,形成产业链。将环保及新能源作为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引进了有世界一流技术的三峰卡万塔。以百亿长征重工项目、中国石化润滑油、三一重工工程机械项目等为代表的
先进制造业已开工或投产。新世纪、沃尔玛、义乌商贸城、国港酒店的入驻提升了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成功引进了中交·茄子溪港、滨江路一期、重庆文化遗产中心、重庆市体育运动学校、重庆市人民医院等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
(三)招商引资成为全区发展主题。“十一五”以来,招商引资成为区委、区政府工作重中之重。2007—2010年,全区工作主题有两年分别为“招商引资年”和“对外开放推进年”。首次召开全区对外开放暨招商引资工作会,出台《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与全区26个部门签订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责任书。先后与市外经贸委、市外办签订“主城区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合作备忘录”,每年积极参与重庆市十大招商主题活动并取得实效,全区上下已形成“机遇共抓,主题共创、活动共办、声势共造”的招商引资浓厚氛围。
(四)机制创新打造重庆招商品牌。2007年成立了区招商引资工作管理委员会,探索新的招商模式。在全市首创组建了6个商务代表小组,实现专业招商。四年来,我们制订了6大招商引资专题规划,抓好了开放示范区、招商渠道、环境和考核机制、招商平台、长效机制5大建设,实现了招商引资从热情向理性、从招商向赢商、从全员向专业、从广泛向重点4大转变。专业招商博足眼球,招商机制全市推广,招商模式和机制创新成为我区在全市的又一靓丽品牌。
(五)外经外贸助推开放高地建设。“十一五”,比“十五”%,成功申报重庆市加工贸易示范区,国际复合连续4年荣获“重庆市出口知名品牌”,驻区企业“广交会”展位增至8个。外经合作取得历史性突破,()成功收购亚洲钢铁控股有限公司澳洲矿山。钰鑫集团在澳大利亚投资房地产和商业项目1900万美元。
二、“十一五”招商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依然突出。发展空间有限,征地拆迁难度增大,土地成本增加,工业用地紧张。大量土地为市级公司储备,自主权有限。由于从紧的金融政策,企业无奈压缩投资计划,放缓项目进程,许多招商项目无法实现合同预期投资目标。
(二)项目策划和跟踪服务力度不够。“十一五”以来,我区推出项目200个,但普遍深度不够,进入市级重点项目较少。多数项目未作投资可行性分析,操作性、实用性不强,缺乏有效的对接跟踪推进,项目落地情况未达预期。
(三)部门协调亟需加强。重要经济社会和建设部门协作、项目后期服务、争取上级支持力度不够,招商队伍专业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市级储备机构协调机制亟需建立。
(四)开放程度仍然较低。全区140余户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中仅27家有进出口实绩。进出口上亿美元企业2户,上千万美元企业仅1户,上百万美元进出口企业仅5户。
三、“十二五”招商引资面临的形势
(一)对外开放优势条件凸显。五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城乡统筹综合配套试验区、国务院3号文件、两路——寸滩保税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两江新区等国家战略使重庆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