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语文新课程改革伴我同行.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语文新课程改革伴我同行.doc

上传人:cj83252951 2017/11/16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语文新课程改革伴我同行.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语文新课程改革伴我同行
十九世纪德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滩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程,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语文新课程改革已经试行了几个年头,作为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我也有过彷徨,有过无助,人云亦云,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教学,我发现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怎么样才能适应新课改,没有现成的范本,没有可学习的对象,只能靠自己的摸索和探究。
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我对语文新课程改革有了自己更深一步的认识,下边仅对自己的几点体会做一分析:
一、创设互动环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们应该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平等的、和谐的课堂环境。在过去传统教学中,我们总认为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只能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由于我们是以“教”为中心,所以,语文中常见的阅读训练,讲解的过多,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必须改变了旧的教学观念,从教师的“教”转向让学生的“学”。我们要努力去激发学生敢说、敢想、敢做的热情,或借助实物,直观教具
二、提倡简单教学
有人说,语文并不简单,是很复杂的学科。从学习的生理、心理机制看,语文确实是复杂的,但怎么才能学好语文却并不复杂,就是“新课标”上所说的“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是什么?最主要的不就是多读多写吗?“课标”里有一段话说得非常精辟:“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就是讲的多读。“课标”里还说:“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就是说――写多了,就会写了。所以我们不要人为地把语文教学搞得那么复杂,那么高深。
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将语文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能力点”,逐一进行训练,试图用这样的教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那完全是一厢情愿。语文学习是混沌的,是熏陶,是习染,是点滴积累,是日有寸进。
三、追求真实探究
现在的语文课,形式主义的东西不少。如不管需要不需要,都要使用多媒体,都要让学生表演;明明每人手里都有课本,却偏要把课文逐段打在屏幕上;明明自己朗读得很好,却偏要让录音机代劳。为什么不可以让学生读自己的课本呢?为什么不可以老师自己范读呢?又如将合作学习与四人小组讨论等同起来,动不动就让四人小组讨论,还没有说上两句,又立刻叫停。这样的合作学习又有什么实效呢?一堂课,热热闹闹,却看不到扎实的训练,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学生又何所得呢?
在教学研究中,也存在着追求浮华、不讲实效的问题。上研究课,追求观赏性、可看性,花样多了,务实少了。有些教学研究文章,追求所谓“学术性”,术语堆砌,故弄玄虚,让人读后不知所云。
对于“训练”,在“课标”中似乎有点淡化了。其实“课标”所反对的只是过去充斥课堂的繁琐、机械的训练,是只对考试有用、而对终生无用的那些“题海战术”。如疲劳轰炸式的抄抄写写,连篇累牍地做模拟试卷……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感悟、积累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可见,比如写字、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