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京津冀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京津冀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7/11/20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京津冀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京津冀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作为新兴产业,文化产业拥有巨大开发潜力,随着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文化产业的市场需求也持续增长,可以说京津冀经济的新增长点是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随着文化产业比重的提升,调整、优化三地产业机构,在其他领域中渗透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达到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运用到三地文化产业整合上,延伸为“多源多用”模式,将各自产业与文化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建设项目合作示范区,眼神精品旅游线路的协同开发,促进三地文化产业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
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愈加紧密,文化产业也日益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支柱性产业,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持续推动经济发展动力,区域经济产业的一体化和协同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即雄安新区政策出台以来,这已经成为带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也将成为拉动中西部地区快速发展的驱动力,京津冀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将联系紧密、分工协作,形成一股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以及一体化趋势是地缘优势,处于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其文化产业种类多样、文化产业取得了相当的效果。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为文化资源丰富,三地有着厚重的文化渊源,文化历史传承也具有同源性,对于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协同的优势。

一、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因分析
北京。天津与河北省在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同维度具有各自的优势。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无论是经济控制力和影响力都没有任何一个地区与之相比,这就导致了大量资金向北京的聚集,为北京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创造了无可比拟的资金优势。同时,北京是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现代化和文化发展的核心、创新中心,在产业链条中处在最高位,保障了其经济持久、平稳和较快的发展。天津占据优势产业地位的是较为先进的第二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较为滞后,处在产业链条的终端地位,是现代化制造业和研发基地,形成了高新技术性产业和传统重化工也并存的状态。河北省是全国的工业原料生产基地,从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起步较晚且发展较慢,与原先率先发展起来的农副产品、化工只要和资源供给来看明显不具有任何竞争优势。
长期以来,京津冀区域发展失衡、文化产业趋同严重,这其中既有先天的困境也有后天的发展困境影响。导致恶性循环的困境中,这就是行政困境,行政级别的不对等,导致发展缓慢。北京市、天津市的党委主要领导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而河北省的省委领导才是正省级;从行政区划上来看北京市是国家首都所在地,天津市为中国北方仅次于北京的直辖市,必然会对临近省市的政策产生影响,最终体现在就是产业发展的辐射效应上。长期发展的现实中,河北省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中多年来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其发展思路、政策导向一直受到北京、天津的制约甚至是控制。其次是生态困境时制约河北省发展的重要因素。京津冀三地具有天然的地理联系,大气相连、地域衔接,在发展生态环境上是一个整体,没有哪一方能够肚子发展。河北省一方面要完成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调整的任务,还要兼顾扶贫攻坚的任务,一方面还要投入大量资金来进行生态环境建设,这已经逐渐超出了一个省能够承担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