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
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China National Advanced Payment APS ) 为世界银行技术援助贷款项目,主要提供商业银行之间跨行的支付清算服务,是为商业银行之间和商业银行与中国人民银行之间的支付业务提供最终资金清算的系统,是各商业银行电子汇兑系统资金清算的枢纽系统,是连接国内外银行重要的桥梁,也是金融市场的核心支持系统。并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自主开发建设的,能够高效、安全处理各银行办理的异地、同城各种支付业务及其资金清算和货币市场交易的资金清算的应用系统。
中国支付系统的现状
中国目前的支付系统可以划分为以下5个相对独立的分系统,他们是:同城清算所(LCH):处理行内和跨行支付交易; 三级联行系统:处理异地支付交易; 电子联行(EIS):处理异地跨行支付的清算与结算;支付卡授信系统;邮政支付系统。
对每一个分系统都可以按照支付工具的种类和支付工具的清算和结算方法进行描述。虽然不同的支付工具其处理方式不尽相同,但支付清算系统的一个最根本的部分是所有异地跨行支付都首先经过同城清在商业银行之间进行跨行清算和结算,然后再进行所谓各商业银行系统内处理异地支付清算的联行(手工三级联行或电子资金汇总)系统。人们通俗地称这种异地支付的清算方式为“先横(跨行)后直(行内)”。但是,由于上面叙述过的帐户开设和管理办法,这种“先横后直”的处理方式不仅把一笔支付交易至少变成了两笔支付交易, 而且使处理程序复杂化了,人民银行的电子联行系统(EIS)正是为了克服这种不足而建立的异地跨行电子资金转帐系统。
1 同城清算所(LCHS)
本地或同城支付是通过约2500个同城清算所进行处理的。所有同城跨行支付和大部分行内支付交易是通过同城清算所进行交换和结算的。另外,异地跨行支付在送交商业银行内联行系统处理之前,首先经同城清算所进行跨行交换和结算。
人民银行拥有和运行同城清算所,对参与票据交换的成员进行监督和提供结算服务。在支付业务量大的地方,一天进行两次交换,一般每天上午交换一次。余额结算采取净额方式,资金次日抵用。
在目前,绝大多数同城清算仍然是实物票据交换。部分同城交换开始采用磁介质交换信息,个别大城市同城交换开始采用票据清分机或用网络交换支付信息。同城清算的自动化水平正在迅速提高。
2 三级联行系统和电子汇兑系统
各商业银行内各分行之间的支付(异地)是通过各自系统内三级联行系统进行清算的。从许多方面看,这些系统内的联行清算非常类似于发达国家的跨行清算。各大商业银行的联行清算系统,其基本框架都是相同的。
联行清算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支付工具的实际交换; 支付工具的清算; 联行清算余额的结算。
所谓三级是县辖、省辖和全国联行。支付工具一般通过邮寄或电报方式交换。支付工具的清算和结算则十分复杂。在手工处理的情况下,一笔支付交换往往要经过几个周或几个月才能最终完成。结算是通过人民银行清算帐户在一家商业银行的各分行之间周期性地汇转净结算余额而完成的。
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内都建立了全国性电子资金汇兑系统,把三级联行的手工处理改成电子方式,大大加快了异地支付的处理。
3 人民银行的电子联行系统
为了加速异地支付指令的传递和使跨行支付的清算与结算处理更加合理,人民银行于1989年开始建立处理跨行异地支付的全国电子联行系统(EIS)。目前这个系统已覆盖了全部人民银行一、二级分行和部分是支行。自1995年下半年开始的“夭地对接”和“网络到县”工程使 EIS系统发挥了更大作用。
EIS系统的设计使异地支付(包括商业银行内各分行之间的支付和异地跨行支付)的处理流程更加合理,从而大大加快了异地支付的清算和结算过程。但是由于人民银行清算帐户的开设和管理方式仍然没有改变,所有的帐务处理仍然分散在人民银行各分行完成,EIS系统只不过是把支付工具交换路程最远的一段“电子化”了。
4 支付卡授信系统
近几年来各大商业银行都发行了一定数量的支付卡,用于ATM提现和P0S支付。这些支付卡基本上仍然采用磁条技术、授信方式为脱机电话授信。各商业银行发的卡尚不通用。
自1993年以来,中央银行组织协调各大国有商业银行,对银行卡进行了统一规划,其指导思想:建立统一的基础设施(如通信网络和授信中心),各银行发行卡可以通用。目前已在部分省、市开始了银行卡试点工程。
另外,采用IC卡技术的银行卡已在个别地方出现(如海南、福建)。
5 邮政支付系统
像许多国家一样,中国邮政支付系统在个人消费者支付汇款中起了重要作用。邮政局提供信汇和电报汇款,主要面向消费者个人客户。由于直到目前,消费者个人(绝大多数)尚没有基本的银行交易帐户, 信用卡提供的异地支付能力还很有限。汇款人通常要携带现金到附近邮局办理汇款手续,收款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