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实验性胰腺炎研究现状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5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实验性胰腺炎研究现状论文.doc

上传人:pppccc8 2017/11/26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实验性胰腺炎研究现状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实验性胰腺炎研究现状论文
摘要: 胰腺炎尤其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是内科较为凶险的疾病,本文就近年来该疾病的一些实验性研究现状包括动物模型制备、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等作一概述。
自从17世纪中期,erriam等5曾在结扎总胆胰管诱导的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中利用多克隆抗体检测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的变化,结果发现,与假手术组对比,实验组24小时和48小时时血清及胰组织中TAP含量显著增高,且此变化早于胰腺泡细胞的破坏,因此提示,胰内蛋白酶的激活与胰腺炎的发生有关。同时,还有研究则进一步表明,胰蛋白酶的激活将对轻症胰腺炎向重症胰腺炎发展产生影响。而Niederau等6又指出,不同浓度的胰酶作用也不相同。研究显示,弹性蛋白酶在纳摩尔(nmol)浓度时已对胰腺泡细胞造成明显损害;脂酶和糜蛋白酶仅在微摩尔(μmol)浓度时才有作用;而胰蛋白酶即使在毫摩尔(mmol)浓度时也无显著作用。此外,Loan等14则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证实,不管是IL-1r基因缺乏或是经药物阻断IL-1r都能显著减少胰酶的释放和减轻胰腺的空泡形成、水肿、坏死和炎症,且动物的生存率也得以提高,故推测IL-1r的激活虽然不是胰腺炎发生的必须因素,但对胰腺炎时胰腺的炎症、损伤即胰腺炎的发展却是必不可少的。长期以来,IL-2被认为是维持正常免疫功能和抵御感染的重要因素,至于IL-2在胰腺炎中的作用机制尚研究不多。近来,Curley等15在CDE饮食诱导的小鼠胰腺炎中检测第三和第十天时的IL-2水平,发现IL-2的产生均明显减少(第三天:32%,P<;第十天;48%,P<),因此认为,胰腺炎的发生与动物本身免疫功能的削弱有关。至于IL-10,研究证实,无论于胰腺炎前或后应用,都能降低血清淀粉酶,抑制炎症介质介导的巨噬细胞释放,减少胰组织的水肿、出血、坏死,从而减轻胰腺炎的严重程度,降低胰腺炎的死亡率16。TNF作为炎症过程中的另一种潜在因子,也在胰腺炎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ughes等17研究证实,TNF水平在胰腺炎动物中显著提高,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181pg/ml±/ml±,P<),当应用抗TNF-α多克隆抗体以阻断TNF-α后则能明显减轻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且提高生存率。关于TGF的作用,Kimura等18通过免疫电镜对TGF-β1的研究表明,胰腺炎后12~24小时,胰小叶间及小叶内即出现明显的多形核白细胞渗出及纤连蛋白和TGF-β1的沉着,故认为这种在胰腺炎早期即出现的变化与胰组织修复过程细胞外基质中纤连蛋白和Ⅲ型胶原的产生有关。
(O2)与一氧化氮(NO)
氧自由基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以及胰腺炎时胰外脏器的损伤均有密切关系。Kishimoto等19利用化学发光探针MCLA和高敏感光子计数技术检测了大鼠急性胰腺炎时胰腺及肝脏表面的超氧自由基,发现胰腺后2~3小时即有O2的产生。Ito等20又在大鼠的胰腺炎中进一步研究了O2的来源,结果发现,在用氮芥造成白细胞减少的动物中,其O2的产生减少且胰腺的损害也相对减轻,提示中性粒细胞可能是胰腺炎时O2激活产生O2的来源。一氧化氮(NO)具有调节微循环,维持毛细血管完整性及抑制白细胞粘附等作用,近来,Molero等21又研究了其与胰腺炎时胰基础分泌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