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长沙县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继续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全县要以中央1号文件为指导,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这一目标,重点抓好提速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全面覆盖农村、深化涉农改革创新五项工作。
一、以现代农业创新示范区为平台,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一)优化农业空间布局,促进农业项目集群布点。按照“南工北农”、“一县两区”的要求和城郊型现代农业定位,明确“一心、两片、三带、两廊、百个现代农庄”的总体布局。“一心”,即一个核心,指位于高桥镇长沙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示范园区;“两片”是以捞刀河为界,南部片区是以现代农业物流及休闲旅游观光为主的都市农业区,北部片区是以高值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三带”指S207线、黄兴大道北延线、G107线三条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带;“两廊”是百里茶叶走廊和花卉苗木走廊;同时发展100个现代农庄。各镇街、县直有关单位在铺排农业项目时,要切实将同类型项目相对集中布局,形成规模效应。
(二)提高现代农业产业化水平。争取3-5年内,培育2家农业上市公司,新增5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中国驰名商标、10个湖南省著名商标。
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从政策、资金、项目、金融信贷、税收等多方面支持龙头企业扩容提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全面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普查,建立县级台账,培育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继续推进现代农庄发展,重点打造10个标志性现代农庄,培育新增6个现代农庄立项。
加快建设黄兴农产品物流园、中南园艺世界等一批农产品专业市场,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引导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建立健全农产品销售现代物流体系,实现农业生产与大市场之间更好的衔接。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日常抽检;加强“三品一标”工作,新增“三品”认证10个以上。
推动农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持续发展。毫不放松粮食生产。严格落实“三个严禁”,深入推进全国双季稻高产创建整建制示范县建设,启动10万亩现代粮食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稳定水稻播种面积,确保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发展生态养殖。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本出发点,科学设定生猪、家禽等畜禽养殖业发展规模,重点发展罗代黑猪和特色水产养殖;将循环利用和强制减量相结合,处理好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巩固黄兴、跳马、榔梨等老蔬菜基地建设,重点打造以路口镇为中心,辐射春华、高桥、金井的万亩连片标准化蔬菜基地;进一步扩大食用菌工厂化栽培规模,带动散户发展棚栽。做优茶叶产业。巩固10万亩茶园基地建设,推进老茶园品改,大力发展名优绿茶精深加工,支持茶业企业“走出去”,促进茶叶产业多元化发展,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力争茶叶总产值突破10亿元。提质花木产业。以市场建设为推手,带动和推进花卉旅游、林下经济产业发展;重点规划建设长沙中南园艺世界,推动花木产业向规范化、集团化发展。做大新兴产业。着力加强白沙镇及黄兴大道北延线时鲜瓜果、特色小水果、花卉产业集中连片发展。扶持巩固适宜我县种植、市场前景看好、产业附加值高的铁皮石斛、金银花等中草药材发展;
积极发展森林公园、乡村客栈、露营基地、现代农庄等农业休闲和乡村旅游业。
(三)加大农业招商力度。瞄准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上市公司和重点大型企业,引入5个以上符合园区规划、产业导向和延伸产业链条的重大项目。重点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物流配送、现代农庄建设等方面选商选资,在确保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服从规划三条底线的基础上,优先选择投资强度大、产出效益高、科技含量高、挖山砍树少、环境污染小的项目,促进生态与发展的平衡。
(四)以大项目、大活动推动大发展。各镇街要对本辖区所有项目进行梳理,并建立台账,支持农业项目续建新建。筛选一批项目列入县级重点项目库(详见附件),开展农业项目“两帮两促”活动。条件成熟时,要适时举办一系列农业大型活动,用大活动推动农业品牌提升、市场开拓。
(五)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重点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设施的推广普及,培训新型农民,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主推10个以上农作物新品种。大力推广水稻精准定量栽培、机械育插秧、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病虫害飞机植保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强智能温室、连栋大棚、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等新设施的推广和应用。完成2000台套以上新机具推广,%。整合职业技能培训网络体系,大力开展阳光工程培训,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深入加强与中科院、农科院、湖南农大等科研院所的交流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