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论人的现代化与学校教育创新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5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人的现代化与学校教育创新论文.doc

上传人:pppccc8 2017/12/4 文件大小: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人的现代化与学校教育创新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人的现代化与学校教育创新论文
摘要人的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目的,人的现代化理论是学校教育创新的源泉;同时,学校教育创新程度的提高过程,也是人不断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学校教育创新系统的建立,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以人摘要人的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目的,人的现代化理论是学校教育创新的源泉;同时,学校教育创新程度的提高过程,也是人不断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学校教育创新系统的建立,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学校教育创新系统必须从基础、保证、关系和动力四个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人的现代化;教育创新;教育发展;人学思潮
新人学史观认为:人的发展是社会现代化的主旋律,人的现代化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价值1(Pl50)。人的现代化意味着人的素质、思想境界以及理性化程度的提高,意味着现代人个性世界的开放化和合理化,作为以培养人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在人的现代化过程中将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人的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目的,人的现代化理论是学校教育创新的源泉;同时,学校教育创新程度的提高过程,也是人不断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学校教育创新系统的建立,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近代人学思潮与人的现代化理论
要了解人的现代化起点,就必须先考察社会现代化启动时的经济政治背景和它的国际环境。近代中国经历了从“西化”到“现代化”的艰难探索。欧洲自十四世纪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十七世纪初开始了科学革命,十八世纪又发生了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出现了许多实用科学和新技术,形成了重视实证和反对宗教权威的近代科学精神,从而为工业化和文化观念的更新开辟了道路,标志着欧洲社会文化现代化的全面展开。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大规模接触并受到外来文明的冲击,同时也是中国人走出中世纪走向工业化、现代化的开始。正如马克思所描述的“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2从此以后,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努力学习西方,开始了使国家强盛而进行的艰苦奋斗的过程。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自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寻求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学西方。
……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 3(P1358—1359)直到1870年,中国社会仍处于迎接外来文化的挑战和寻求自我改革和现代化探索之中。这一阶段中国人的发展处在“人格裂变的开始”,尚未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但它的思想对以后的维新思潮直至二十世纪的新文化运动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这次变革必将给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4(P265)。然而,中国现代化的真正启动(萌芽)还是十九世纪60年代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