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三章先秦叙事散文
“君举必书,……左史记言,
右史记事,事为《春秋》,
言为《尚书》。”
——《汉书·艺文志》
一、散文的萌芽与形成:
㈠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1、甲骨卜辞:殷人用龟甲、兽骨将占卜的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有的还包括日后吉凶验证的情况,刻在甲骨上,此即甲骨卜辞。
2、铜器铭文:又称金文、钟鼎文,指铸造或刻凿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㈡记事记言文之祖:《尚书》与《春秋》
1、《尚书》: “上古之书”、《书》、《书经》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是中华民族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记载的是统治者的言辞和政治号令
文字古奥典雅,晦涩难懂:
“周诰殷盘,诘屈聱牙。”——韩愈《进学解》
◆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羌。
◆辛未卜争贞,妇好其比伐巴方,王自东探伐,戎于妇好立?
返回
后母戊鼎
毛公鼎与曶鼎铭
返回
2、《春秋》:
本是对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
“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孟子·离娄下》
《春秋》现在专指经孔子修订过的鲁国的编年史,是我事方式:“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年”
提纲挈领地记述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间,发生在周王朝、鲁国及其他诸侯国的大事
如:隐公三年:“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年时月日事
隐公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年时月事
春秋笔法:以一字寓褒贬,在谨严的措词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
如:宣公二年:“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二、《左传》
㈠有关《左传》的几点基本知识:
1“春秋三传”
2作者及成书年代
3起止时间、思想内容
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
(二)《左传》的叙事艺术
1叙事的完整性及“君子曰”评价性文字的创造
2《左传》以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的全过程为主,同时也灵活运用预叙、倒叙、插叙等叙述方式
3叙事富于故事性,具有紧张动人的情节,并带有小说式的揣想和虚构成分
4《左传》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和一些细节描写,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
5《左传》中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这类记言文字简洁精炼,委曲有致,栩栩如生。《左传》的叙述语言简练含蓄,词约义丰。
“史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如情合理。盖与小说、院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
——钱钟书《管锥编》
鉏麑槐下之词,诨良夫梦中之譟谁闻之歟?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一
“盖非记言也,乃代言也,如后世小说,剧本中之对话独白也。”——钱钟书《管锥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