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万艳同杯酿仙醪
少时品读《红楼梦》,宝玉在太虚幻境所饮仙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警幻仙姑介绍其来由:“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曲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
花木真能酿酒么?如何用其蕊、汁酝酿呢?
近来我通过阅读相关诗文典籍,才发现自汉始,历朝历代皆有花木酿酒的记载。不仅花蕊、花瓣、花香用于酿酒,果实、种子、叶片,甚至树脂、根茎、草汁都被古人用来造酒。
用花所酿的酒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菊花酒。作为重阳节饮用的时令酒,从汉朝直到近代它都一直深受世人喜爱。此酒的酿制法最早见于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菊华(同‘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名菊华酒。”由南朝梁代宗懔撰写的《剂楚岁时记》也有重阳节饮菊花酒的记载:“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南朝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饵(糕饼),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菊花酒是大众饮品,流传颇广。清朝有一种名为“莲花白”的宫廷美酒,就显得名贵难求了。据《清稗类钞》记载“孝钦后
(成丰帝奕苛的皇贵妃)每令小阉(太监)采其蕊(莲花蕊),加药材制成佳酿,名‘莲花白’。注入瓷器,上盖黄云缎袱,以赏亲信之臣。其味清醇,玉液琼浆不能过也。”到了清末,这种美酒已进入京城酒肆,从皇宫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帝京岁时纪胜》、《日下新讴》等文献都有记述。
历朝文献中,以花瓣、花蕊酿的酒较为常见,除了上述二种,唐朝的桂花醑(见苏鹗《杜阳杂编》)、宋朝的瑞露酒(见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元朝的松花酒(见元散曲《张小山乐府》、高濂《遵生八笺?酝造类》)、清朝的玫瑰露(见前因居士《日下新讴》)、丁香酒(见徐珂《清稗类钞》)、合欢花酒(见《红楼梦》)等,即是以桂花、松花、玫瑰花、丁香花与合欢花为原料酿制而成。
相对于这些酒而言,明朝一种用茉莉花熏的香酒就显得尤为另类了。据明朝冯梦祯的《快雪堂漫录》描述,先将数十朵新摘的茉莉花用线绑好,悬挂于上等的三白酒或雪酒之上,花与酒液面的距离控制在一指左右,再用纸将瓶口封好。十日后,茉莉花的香味就透到酒中了。这种酒熏好后,香味浓郁,远胜他酒。若在此酒的基础上再用茉莉花熏一次,就是双料茉莉花酒了,其价更高。《金瓶梅词话》中不止一次地写西门庆的酒库里存有双料茉莉花酒,以凸显其身家殷实。
类似“万艳同杯”用多种花木酿造之酒亦见于先民典籍。《汉书?礼乐志》中记载了一种“百末旨酒”:“百末,百草华(花)之末也。旨,美也。以百草华末杂酒,故香且美也。”《本草纲目》中详细介绍了一种保健酒――逡巡酒的酿造方法:“三月三日,收桃花三两三钱:五月五日,收马兰花五两五钱:六月六日,收脂(芝)麻花六两六钱:九月九日,收黄甘菊(菊花的一种)九两九钱:十二月八日,取腊水三斗。待(来年)春分,取桃仁四十九枚好者,去皮尖,白面十斤,同前花和作曲,纸包四十九日。用时,白水一瓶,曲一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