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闪”出一派新气象――闪光灯正确使用大起底
在看电视台体育赛事转播时,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运动员冲过终点的刹那间,看台上各种闪光灯立刻如满天繁星般跃动起来,此起彼伏,久久不绝!
闪光灯作为数码相机的标准配置,我们大家都在经常使用,但是,你是否真正了解闪光灯并且正确使用它了呢?恐怕不一定。就以上面那个情况来说,实际上看台上所有相机的闪光灯都是在白忙活―因为看台距离运动员最少也有几十米,闪光灯根本不可能照射到如此远距离的任何物体!事实上,要用好闪光灯,我们需要了解的不光是距离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彻底摸透闪光灯的脾气,让它好好为我们闪出一派新气象!
“近视”的闪光灯
我们通常使用的消费级数码相机,闪光灯大多内置在相机里。无论闪光灯本身的体积还是闪光灯泡的功率都十分“可怜”,造成其闪光指数(即GN指数,闪光灯最大照射距离的标准单位)大多极低,绝大多数都在2~5之间,最大也很难超过10(专业闪光灯大多超过20,高级的甚至可以达到
60),因此极少有数码相机厂商会提及它的闪光指数。通常厂商在产品的技术指标列表中还是会标注闪光灯的有效工作距离,为了方便普通用户理解和正确使用,厂商都将GN指数转化成了更为直接的“闪光有效距离/焦段”的形式。我们在拍摄时,一定要随时牢记这个距离参数。
“眼高”的闪光灯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闪光灯在相机上的位置也大有学问。固定式的闪光灯大多都被安置在镜头的正上方,但也有一些是在镜头一侧的上方;还有一类弹出式闪光灯,它们大多也被设置在镜头正上方。无论是哪种设计,闪光灯距离镜头越远,对拍摄越有利,尤其是闪光灯在镜头正上方的设计。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防红眼功能,因为“红眼”的产生就是由闪光通过眼睛的虹膜反射造成的。闪光灯离镜头越远,光线的反射角就越大,红眼现象也就越轻。
“弱智”的闪光灯
在实际使用中,自动闪光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因为它是否确实是在我们需要它的时候点亮,这一点它可一点也不智能;而在我们自己确认需要闪光的时候,可以把它设置为强制闪光。而防红眼功能是比较常用的,不过一定要记住,只有在环境非常昏暗或者全黑的时候,才需要打开这个功能,而且用完了最好马上关掉。
“慢性子”的闪光灯
在昏暗的环境下,使用强制闪光或自动闪光,往往会导致前景主体光照不自然(比如人脸看起来“油光水滑”)、背景一片死黑;而慢速同步则可以兼顾前景主体和背景光照自然。但慢速同步闪光由于不会提高快门速度,所以最好用三脚架来配合这种模式。
高级闪光应用技巧
逆光时给脸部补光
阳光下逆光拍摄时,如果不对准脸部进行点测光(大部分小数码相机都没有点测光),就会导致背景曝光正常,但脸部过暗甚至全黑。此时打开闪光灯,就能很好地给脸部补光,拍出漂亮的照片来。此时,最好用慢速同步模式,左上为慢速同步闪光效果示意图,左为不闪光,中为普通闪光模式,右为慢速同步闪光。此外,同步闪光也多用于逆光时给人像脸部补光,或者用来消除光线造成的阴影。
拍好玻璃箱中的物体
在水族馆、商场、博物馆以及展会上,我们经常都会对玻璃橱窗中的物品产生拍摄的兴趣,但这些地方灯光往往都比较暗,需要使用闪光灯。但如果闪光灯使用不当,就会造成画面上出现大片光斑的情况,而且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