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上海都市旅游规划的时空审视及其战略取向
[摘要]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方式,也是旅游活动存在的方式。脱离了时间的空间,或者脱离了空间的时间,在实际上都是不可能存在的。针对上海城市对空间的重视程度高于对时间的关注之倾向,本文立足于二元一体的时空坐标,从辩证思维视角,对上海都市旅游作属性定位,提出了上海都市旅游的战略选择取向应当立足于“通过空间展示时间”的观点,进而在时空坐标战略钟的选择中,提出上海城市建设以及都市旅游发展战略选择的合理取向的某些构想。
[关键词]规划;时空;都市旅游;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7)04―0043―05
顾名思义,所谓“规划”,就是根据“规矩”进行“筹划”。从古到今,大凡成就事业者,无不根据对于“规矩”的能动认识进行有效筹划进而取得成功。
那么,何为根本的“规矩”?具体说来也许有许多种表述方式,而且,不同的国家、地区和民族,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时代背景,对所谓的规矩良策有时会有甚至截然相左的见解。九九归一,从普遍性的角度上审视,却不外乎两个词:时间和空间
!
1 时间和空间是旅游规划的存在方式
旅游策划和规划的对象,是特定地理范围中的某个区块,从市场的角度上说,需要处理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的互动关系,需要处理各个细分客源市场的空间地域分布,这都涉及空间。此外,规划有短期、中期和长期之分,对特定区域进行旅游策划和规划必须充分重视文化传统的当代影响力,而文化传统是长期的历史文化演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东西,管理学中有所谓“目标导向”,未来的理想社会图景将会引导人们为之努力,将理想中的美好生活环境首先通过规划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些都涉及时间。
时间向度和空间向度的结合,构成整个旅游活动的舞台,同时也构成旅游策划和规划的舞台。卡西尔说得干脆:“空间和时间是一切实在与之相关联的构架。我们只有在空间和时间的条件下才能设想任何真实的事物。”[1]
顺理成章,都市旅游产品或项目的设计和构建,也必须遵循时空二元一体[2]的技术思路进行辩证思考:在空间向度上,具有广度、高度和深度;在时间向度上,能够立足现在,瞻前顾后,沟通过去
(历史场面)和未来(理想图景),进而立体地形成旅游策划和规划的时空坐标[2]。
2 上海都市旅游定位
上海的都市旅游定位,是上海旅游业发展战略上的一大突破。多少年来,人们总是认为,上海发展旅游先天不足,缺乏一流的自然环境,人文旅游资源也不算丰富。1995年上海“都市旅游”国际研讨会在理论上取得重要进展。与会的海内外专家几乎异口同声,认为上海发展都市旅游具有诸多有利条件[3]。由于都市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限制,其自然资源较自然风景区来说,无论数量还是规模,都相对要小要少,但是,“呈多方位向外开放”的大上海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很大吸引力的景观;上海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座动态的复合体都市:“既是繁华的商贸都市,又是内涵丰富的文化都市”;上海黄浦旅游节(如今影响广泛的上海旅游节之前身)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向世界展示都市旅游的独特魅力和上海都市文化及海派风情”[3]。1997年的上海更是明确提出,要成为旅游中心城市,必须大力发展以都市风光、都市文化和都市商业为特色的都市型旅游。进入新世纪,时任上海市市长的徐匡迪对来沪参加“旅交会”的贵宾们发表谈话时说,中国地域辽阔,山川秀美,拥有
5千年的华夏文化,是世界旅游的大市场。而上海虽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却也是东西方文化的交会点,拥有多元文化色彩。在豫园等老城区,保留了我国明清时代的建筑风貌;在外滩,人们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本世纪初“万国建筑群”的原貌;而在浦东新区,则有上海人民自己开发和建设的经济特区的新姿,因此,上海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4]。当年的上海明确提出宏伟的旅游业发展战略目标:培育世界级旅游著名品牌,发展都市型旅游支柱产业,向国际化一流旅游都市迈进[5]。几年来的都市旅游实践促进理论思维的深入。有专项研究认为,传统的上海的都市型旅游定义为融都市风光、都市文化和都市商业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而且在很大意义上是作为观光游览目的地;为了成功实现上海都市旅游发展远景目标,上海不仅应成为旅游目的地,还应扩大其定义范围,成为旅游商务和会展中心以及旅游枢纽;同时把观光游览目的地拓展为度假休闲目的地[6]。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上海重要的度假休闲目的地、旅游商务和会展中心以及旅游枢纽,作为上海都市旅游的重新定位,已经开始为大家所接受。
3 上海旅游资源的时空审视
上海并不缺乏旅游资源,这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如何真正科学把握上海旅游资源的深层特性,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思考。
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