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深圳燃气“十一五”规划研讨会会议纪要
对象:深圳燃气15位高层管理人员
时间:2005-1-29
记录人:徐丽琼、杨艳萍
―――――――――――――――――――――――――――――――――――――――
行研--机会与风险分析部分观点总结
包总:
凯捷的诊断对我个人来说,是有一些触动的,作为中介,独立的第三方,凯捷的评价很客观,对集团内部一些问题看的比较清楚,提的也很好。我们应该学习凯捷在做规划这方面的方法,学会怎么做战略:
应该改变过去老国企的计划体制下那种做法。
学会怎么正确认识大的环境和内部的问题。认真对待诊断的结果,不能仓促/草率,今天暂时不讨论,下去大家都认真看,想一想,下次用半天的时间,半天不够就一天,一定要充分讨论,达成共识。
作为大的城市运营商,目前还不具备往上游走的能力。但内涵可以扩张,从战略架构上看,深燃3家战略合作伙伴资质都不错,今后要把3家的资源整合,眼光不要太短浅,在全国市场上占到20-30%的份额
LNG、LPG不能太偏废,可能有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不要主观上偏废,不能认为LPG市场在缩小。原先我们估计LPG将来的市场份额大概是40-50%,但从研究看来,LPG未来份额还要大一些。一定不能主观上否定它。
作为深圳燃气,定位还是区域燃气集团公司,主要以燃气主业经营上赚取利润,选择目标市场要有目的/有挑选,主要在长江中下游的一带——经济,人民生活水平。
对外扩张,应是多种形式的组合,目前跑马圈地的公司很可能因资金跟不上或管理人才跟不上,第二轮整合有机会。
你们中肯的评价,很值得我们深思。目标再清楚,关键还在于落实。所以下来要认真总结一下。
问题一:对未来扩张城市的选择:有几种不同的意见
向深圳西部市场发展,例如广西(桂林)、粤东等地:因为这些市场现有大的运营商比较少。
在深圳附近的地区扩张:可以充分利用华安的资源,在华安批发业务有效的送达半径内发展。
珠江三角洲附近发展有一定难度:一是因为这些城市的竞争已经比较激烈,二是因为这些城市对深圳没有认同感。
扩张主要是在长江以南(赣州、景德镇、上海外围郊县等):内地企业引进外资主要是因为没有资金。进入的城市不一定非要有特定的区域范围,从城市人口、经济和城市大小等考虑。城市规模以小城市为主(进入门槛低,政府工作好做)。
采用船运的方式,通过二级码头在南海代售、代销。
深圳燃气不出去可惜;出去,企业的机制还不完全合适,风险和收益的匹配性不够。
考虑和中华煤气、新希望等合作伙伴共同投资(资本+经验)
扩张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人才、资金和气源保障等因素
异地扩张要把握几点:
1)打牢基础,主业在深圳壮大实力之后再扩张,应先考虑怎么吧深圳市扎扎实实做好,如老区改造、LNG置换等,此外,特区外的市场也很大;
2)稳步扩张,做一个是一个,摊子不宜铺得太大,战线不能拉太长;
3)瓶装气扩张有一定空间
深圳燃气注重的不是控股而是经营,也不在于圈钱,投资不一定限于现金,还有其他方式。专营权是在深圳燃气之后,全国其他地方才出现得。有自然的垄断性。未来几年,其他城市也会有专营权投资,但不会是一个城市两个管道燃气公司。专营权立法给外资很大的机会,但我们的扩张目的与之不同
问题二:关于接驳费未来是否会被取消的看法:大部分认为在未来5年内,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