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财政科技扶贫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标准文本
项目名称 淅川县大石桥乡600亩桑蚕示范基地建设
专项资金类别 财政科技扶贫专项资金
项目属性 新建类
项目登记号
项目申报单位 淅川县大石桥乡人民政府 淅川县财政局
市级申报部门
申报日期和文号 2007年1月10日
一、项目申报书
淅川县大石桥乡600亩桑蚕示范基地建设
财政科技扶贫专项资金
新建类
70万元
淅川县大石桥乡人民政府淅川县财政局
名称:淅川县大石桥乡人民政府
法人代表:向晓丽
开户银行:淅川县信用联社大石桥乡信用社
银行账号:1348178674012
(500字以内)
大石桥乡位于秦岭余脉伏牛山区,丹江水库上游,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头,距淅川县城38公里处。全乡辖31个行政村,271个村民小组,7963户,32650人,,是淅川县9个重点扶持乡镇之一。
桑蚕基地地点在刘家坪、横沟、上横沟、石燕河4个村,新发展农桑14和豫711优良桑蚕600亩,其中刘家坪村100亩、横沟村200亩、上横沟村200亩、石燕河村100亩。
刘家坪等4个村是省确定的重点扶持村,居住深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广人稀,劳动力密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非常贫困。近几年病、虫、旱加重,粮食作物多数减产,以种粮为主的农业种植作物已不适应贫困村继续发展。桑树病虫害少、材质好,既可作生态林,用材林、亦可作经济林。随着国家“东桑西移”的发展规划,种桑养蚕的比较效益高于其它经济作物,农民的亏损风险小,利于接受。因此,发展种桑养蚕是贫困地区最佳选择之一。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项目概要
淅川县大石桥乡600亩桑蚕基地建设项目由大石桥乡政府承担,乡桑蚕服务中心主管。
项目总投资105万元,申请国家财政科技扶贫资金70万元。
主要建设内容:
1、购进农桑14和豫711优良种苗60万株。2、购纸板方格簇9万片。3、建高标准小蚕共育室12座。4、建高标准蚕种催青室1座。5、新型高科技蚕药。6、开展科技培训。
项目建成后,(春蚕亩产1350元,夏季亩产400元,,晚秋亩产936元)。(种款133元,,电费80元),,。可使项目区内600户2200人脱贫致富,辐射带动11个村6500人新发展桑蚕面积2200亩。更重要优化了生态环境,确保丹江口水库水质,让京津及华北人民用上清洁水,社会效益更巨大。
2.
背景分析
当前国内汽车、金融和电信行业正在遭遇跨国公司的巨大冲击,丝绸却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能垄断或主导国际市场的极少数优势产品之一。有数据显示,我国的生丝和坯绸分别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六到八成,丝绸80%以上用于出口。我国江苏、浙江等蚕丝生产大省,日益加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其种桑占地日渐缩小,桑园面积已分别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370万亩和250万亩下降为138万亩和120万亩,更突出的是江浙、东南地区工业化水平提高,环境污染日渐严重,桑蚕因污染感病率大幅度度提高。为此国家商务部实施了“东桑西移”的战略方针。
大石桥乡地处秦岭余脉伏牛山区,为亚热带到暖温带的过渡带,℃,年平均降雨量805毫米,无霜期265天,由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气温适宜,非常适合桑蚕业发展,每年可进行春、夏、仲秋、晚秋四季养蚕。该乡地域辽阔,生态多样,山地、河滩、丘陵等并存。全乡土地总面积142平方公里,,%,还有18万亩河滩及四荒面积和均可栽植桑树,发展潜力很大。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①市场分析
丝绸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能垄断和主导国际市场的优势产品,茧丝制品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就连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印度也要购进我国部分产品,国家商务部实施了“东桑西移”发展战略,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②社会需求
丝针织、丝绸服装和制成品一直是我国及欧美、非洲、中东、南美等国家人民喜爱的品牌。丝绸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什产品的发展,更优越了化学纤维产品。桑枝条压制成建筑模块,装饰板材更欢迎,蚕沙制沼气,桑枝屑种袋料草菇、香菇等。
③生态改善
桑树既可作生态林、用材林、亦可作经济林、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净化丹江口水库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④经济发展
通过项目建设,可使项目内600户2200人脱贫致富,辐射劳动力11个村6500人新发展桑蚕面积2200亩,年产值可达900多万元,净利润可达84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