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析“奇葩”-大学语文论文
浅析“奇葩”
赵欣瑞
摘要:“奇葩”一词的本义为“奇特而美丽的花”,时下可以指“离奇、怪诞、个性的人或物”。传统的“奇葩”是名词,主要做主、宾语,新潮的“奇葩”在句法功能上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很、太、更”等修饰;。“奇葩”一词的发展变化及其流行除了该词本身的原因之外,主要是因为人们求新求异和娱乐游戏的心理。
关键词 :“奇葩”词义变化用法变化
“奇葩”一词由来已久,在汉语中一直相沿使用。汉代司马相如的《美人赋》:“奇葩逸丽,淑质艳光”,北宋柳永《玉女摇仙佩》:“细思算,奇葩艳卉,惟是深红浅白而已”,明朝朱鼎《玉镜台记·庆赏》:“只见万种奇葩呈艳丽,十分春色在枝头”,清代李百川《绿野仙踪》:“那些奇葩异卉,红红白白,遍满山谷”,现代郭沫若《蔡文姬》第五幕:“春兰秋菊呵竞放奇葩,熏风永驻呵吹绿天涯”,这些文献中的“奇葩”都可以解释为“奇异美丽的花卉”。《汉语大词典》对“奇葩”的释义为:“珍奇的花,亦喻出众的作品,如碧野《名城颂》:‘(《丝路花雨》)这朵鲜艳多姿的艺术奇葩,给死者以怀念,给生者以欣慰。’”可见,“奇葩”不仅有本义,而且发展出了比喻义。
近年来,“奇葩女、奇葩网”等“奇葩X”和“游戏真奇葩、学校真奇葩”等“X真奇葩”大量流行于网络、电视、报刊诸媒体。显然,这里的“奇葩”不同于传统的“奇葩”,既非“奇异、美丽的花”,又非“杰出的事物”。请先看几例:
(1)奇葩青年拿猫当球踢,道德价值观薄浅(东方网2012年11月23日)
(2)“烂片奇葩”为何越烂越红,国内电影市场正陷入唯票房论怪圈(《深圳特区报》2013年7月8日)
(3)“奇葩”免票意在炒作(《人民公安报》2013年7月5日)
(4)你曾遇过奇葩的纠坐姿方式吗?(《南宁晚报多媒体数字报》2014年3月10日)
很显然,上述例句中的“奇葩”是一种新潮另类的用法。从理性意义看,义素“奇”的义项已由“奇异、美丽、杰出”转为“离奇、怪诞、个性”,语义范畴发生了变化。同时,描述对象也不再是单纯的花卉,而扩展到物品与鲜活的人,另外,词义重心由“葩”倾向“奇”,凸显物品或人的行为的怪异,使人产生感觉上的奇异感,超出一般的淡感;从色彩义看,言语主体对言语客体不再是褒扬、赞颂,而是充满讽刺、调侃与戏谑,且语体上也颇具口语性。
传统意义上,“奇葩”一词为褒义性质的名词,在句中主要充当主、宾语成分,随着近年来在网络媒体上的大量使用,新潮的“奇葩”却逐渐成为贬义词,在句法功能上也呈现三个显著的特点:其一,可以修饰名词做定语,表“奇特”“另类”,如“奇葩姐”“奇葩脸”“奇葩片”“奇葩司机”“奇葩电影网”“奇葩公主”“奇葩想法”,等等;其二,可以受程度副词“很、太、更”等修饰,如“更奇葩”“太奇葩”等,这里的“奇葩”强调其限制义“怪异”“不同寻常”,表示某人或某物的一种性质或状态,因此,也可说是形容词;其三,可以充当谓语,用来表示违背常理的行为、动作,如“新时代国产动画一直在奇葩,从未被超越!”
2012年12月上映的《泰囧》中,王宝强因怪异的言行使“奇葩”一词轰动一时;东方卫视于2013年6月2日和6月9日制作的两期以流行语“奇葩”为主题的脱口秀节目让主持人王自健说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