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0
文档名称:

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388KB   页数:10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

上传人:实用文库 2017/12/16 文件大小:38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四年级上期语文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大部分学生能跟上教学进度,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学生的语文成绩来看,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有十几个学生成绩优秀,拼音、字词、句都掌握得不错,有几个学生段篇和作文也掌握得较好,能正确拼读音节,识字量大,书写美观,能较快地掌握新知识,但还有学生却学得十分吃力;拼音不能准确读写,识字量少,会写的字也远远达不到要求,“欠债”太多,新知识以很难掌握,加上自身信心不足,懒惰,学起来十分吃力。从整体来看,阅读,作文是全班难点,必须提高。
二、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和谐发展奠定基础。正确把握当代语文教育的特点,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民族性与现代性的统一,使学生在获得语文基本素养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科学精神和健全人格。
三、教材内容及编排:
本册教科书包括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9篇。本册安排了8个单元。每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部分。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其中,精读课文后面安排了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和词语花篮;略读课文后面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及思考练习和词语花篮。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了学习链接。
本册要求学生认识250个字,会写300个字。第个语文百花园至少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三个是固守栏目: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和语文大课堂交叉安排。
四、教材特点:
1、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A、在单元前安排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单元导语和情境图;B、选文形式多样,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的课文)
2、注重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A、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B、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C、密切联系学生阅读和生活实际,安排适量的“小练笔”;D、听说读写各项内容整合编排,注重各种能力整体推进)
3、重视文化熏陶,注意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4、加强语文实践活动。(A、语海畅游;B、积少成多;C、阅读平台;D、能说会道;E、 笔下生辉;F、语文大课堂)
五、教学总目标:
本册教材要完成以下教学任务:

(1) 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 认识211个生字,会写299个生字。
(3) 继续练习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整洁。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
(2) 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 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4)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5) 继续学习略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
(6)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7) 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 留心观察,展开想像,乐于书面表达。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 学写感谢信。
(3) 能够在习作中合理地运用收集的资料。
(4) 能够有顺序地安排文章内容,并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具体。

(1) 能用普通话交谈,继续培养讲普通话的习惯。
(2) 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1) 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表达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2) 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6、安全教育
通过课文渗透,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安全自护自救知识。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正确地阅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词典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进一步学习习作,能正确使用标点,做到语句通顺,有话可说,初步做到说话有条理,能抓住重点。
七、课改专题内容要求及日程
,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
(1)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科学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使个人情感与文本生成的情感因素形成共鸣,是感染学生,使学生形成阅读兴趣的前提。
(2)从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是激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