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经济法期末案例分析.docx

格式:docx   大小:30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经济法期末案例分析.docx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7/12/17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经济法期末案例分析.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法律制度
。企业设立后,其妻乙购体育彩票中奖100万元,后提出与甲离婚。离婚诉讼期间,甲的独资企业宣告解散,尚欠银行债务120万元。该项债务的清偿责任应如何确定?

,但乙已中奖的100万元除外
,包括乙中奖的100万元在内

,甲出资设立A个人独资企业。甲聘请乙管理企业事务,同时规定,凡乙对外签订标的额超过1万元以上的合同,须经甲同意。2月10日,乙未经甲同意,以A企业名义向善意第三人丙购入价值2万元的货物。
7月4日,A企业亏损,不能支付到期的丁的债务,甲决定解散该企业。经查,
A企业和甲的资产及债权债务情况如下:
A企业欠缴税款3000元,欠职工工资8 000元,欠职工社会保险费用2000元,欠丁10万元;
(2)A企业的银行存款1万元,实物折价8万元;(3) 甲个人其他可执行的财产价值1万元。2000年9月,该企业注销。
问:(1)乙于2月10日以A企业名义向丙购买价值2万元货物的行为是否有效?并说明理由。
答:有效。因为丙是善意第三人,并不知情,所以这一行为是有效的。甲乙两
人对外保持统一。但是对内,甲有追究乙越权代理的权利。(考点:善意第三人。P84)
(2)试述A企业的财产清偿顺序。答:先偿还所欠职工工资8000元和社会保险费用2000元。再偿还所欠的税款3000元。最后偿还丁的10万元。(考点:个人投资企业的清算。P75)
(3)如何满足丁的债权请求?
答:先用企业的财产换,不足清偿的,投资人甲应当以其个人的财产予以清偿。(考点:个人投资企业的清算。P75)
⑷2006年2月,A企业的债权人Q找到甲,要求其偿还A企业以前所欠的2万元的债务。对此,甲能否拒绝?答:能。因为法律规定,债权人在5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偿债责任消失。2006年2月距离2000年9月已过去五年多了,故甲可以拒绝偿债。(考点:个人投资企业的清算
案例:个人独资企业
2000年1月15日,甲出资设立A个人独资企业。甲聘请乙管理企业事务,同时规定,凡乙对外签订标的额超过1万元以上的合同,须经甲同意。2月10日,乙未经甲同意,以A企业名义向善意第三人丙购入价值2万元的货物。7月4日,A企业亏损,不能支付到期的丁的债务,甲决定解散该企业。经查,A企业和甲的资产及债权债务情况如下:(1)A企业欠缴税款3000元,欠职工工资8 000元,欠职工社会保险费用2000元,欠丁10万元;(2)A企业的银行存款1万元,实物折价8万元;(3) 甲个人其他可执行的财产价值1万元。2000年9月,该企业注销。
问:
(1)乙于2月10日以A企业名义向丙购买价值2万元货物的行为是否有效?并说明理由。
答:有效。因为丙是善意第三人,并不知情,所以这一行为是有效的。甲乙两人对外保持统一。但是对内,甲有追究乙越权代理的权利。(考点:善意第三人。P84)
(2)试述A企业的财产清偿顺序。
答:先偿还所欠职工工资8000元和社会保险费用2000元。再偿还所欠的税款3000元。最后偿还丁的10万元。(考点:个人投资企业的清算。P75)
(3)如何满足丁的债权请求?
答:先用企业的财产换,不足清偿的,投资人甲应当以其个人的财产予以清偿。(考点:个人投资企业的清算。P75)
⑷2006年2月,A企业的债权人Q找到甲,要求其偿还A企业以前所欠的2万元的债务。对此,甲能否拒绝?
答:能。因为法律规定,债权人在5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偿债责任消失。2006年2月距离2000年9月已过去五年多了,故甲可以拒绝偿债。(考点:个人投资企业的清算。P75)
案例:(合伙企业)
1. 甲乙丙合伙经营一普通合伙企业,负责人为甲。甲乙丙约定的出资比例和分成比例均为4:3:3。2000年7月的一天,丙与乙商议后与丁签订了一份购货合同,价值8万元,因企业流动资金不够,甲决定向某银行贷款10万元。后因企业无力偿还银行贷款,为此发生纠纷。经查(1)合伙协议约定,凡5万元以上的业务须经甲乙丙三人一致同意;(2)甲曾在一次诉讼中免除了戊对企业的2万元债务;(3)企业除欠银行10万元外,尚欠庚、巳各2万元债务;(4)企业的财产价值10万元。
问题:(1)该企业与丁所签合同的效力如何?
答:若丁对企业的“凡5万元以上的业务须经甲乙丙三人一致同意”知情,则无效。反之,若不知情,且是善意的,则有效。因为丁是善意第三人。我国《合伙企业法》在调整合伙企业与第三人的关系时,着重强调对善意第三人的保护。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