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陕西省的构造.docx

格式:docx   大小:55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陕西省的构造.docx

上传人:1136365664 2017/12/17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陕西省的构造.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西安交通大学整理
序言
《陕西省构造体系与地震分布规律的研究》(编制地震分布规律图)是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76-1985年)重点研究项目第85项(原52项)《中国构造体系与主要矿产分布规律的研究》(地质力学编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根据原国家地质总局(76)地科字第228号、第593号文和(77)地科字36号文、(78)1050号文及陕西省地质局下达任务要求进行研究和编制的。
这项任务由陕西省地质局科技处承担。一九七九年三月正式开展研究工作,一九八O年六月完成。编图的指导思想要求以地质力学为理论指导,加强地震地质的研究,贯彻保卫“四大”(大城市、大工程、水利枢扭、交通枢扭)的方针,为划分地震危险区和中长期地震预报,提供地震地质依据和基础资料,从而达到“以预防为主”进行地震预报的目的。
陕西省解放前未进行过地震地质工作,解放后兰州地震大队(现兰州地震研究所)、陕西省地震队、国家地震局第二测量大队等许多单位先后进行过地震地质调查和地形变测量。尤其是陕西省地震局成立后,近几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以上单位为我们这次编图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在此基础上使得我们得以完成地震分布规律的研究和编图任务。
这次编图,构造休系部分本应以新编1 : 50万构造体系图为基础,但该图与地震编图虽系先后起步,由于构造体系图尚未定稿之前,地震图已着手编制,故不得不根据实际需要编制构造体系内容,并着重于活动构造带的划分。编图过程中主要参考了阎廉泉同志《映西省构造体系的基本特征及其发生发展与演化关系的初步认识》一文的1:200万附图《陕西省主要构造体系图》、陕西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1:50万《陕西省构造体系图》征求意见稿、陕西省地质局综合
研究队所编1 : 50万《陕西省构造体系图》(内部印刷出版)。地质部分以陕西省地质局区调队所编1 : 50万《陕西省地质图》(印刷稿图)为底图进行简化。地震部分以地震单位所编地震目录为基础。
此项研究工作承陕西省地质局总工程师阎廉泉同志亲自指导,并审阅全稿。图件编绘由方永安、刘福记、关如英三同志负责,研究报告由方永安同志编写。姚鸥春同志曾协助部分地质界线的简化工作,孔庆政同志曾协助搜集资料。1:50万图由李冬莲同志清绘关如英同志整饰,1:100万附图及其它附图的清绘系陕西省地质局测绘队绘图组钟秀珍、胡英模、于文巧、权月英、王椒霞、徐江惠、丁秀芬诸同志完成,插图由焦宝英同志清绘,所有底图的清绘整饰均由关如英同志完成。
工作过程中,陕西省地质局科技处的同志始终给予了支持和帮助,科技处副处长王友文同志也进行了指导和初稿审阅。
研究报告及图件、地震登记表等均由陕西省地质局测绘队负责印刷。
对于大力给予支持提供资料的单位和协助完成清绘、印刷任务的同志,谨在此表示感谢。由于这次研究工作时间紧、人员少,加之编者水平有限,其中错误之处一定不少,恳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第一章陕西省主要构造体系
第一节构造体系简介
陕西省在地理上由陕北高原、关中盆地、秦巴山区三大部分组成。在地质构造上表现不同的特征,尤其是秦岭地区更为错综复杂。
秦岭纬向构造体系及区域东西构造带是陕西地质构造的主体,由于其发生发展时间长,直接影响到其它构造体系。它们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彼此叠加复合、干扰改造、迁就利用,并产生复杂的联合复合关系。现将主要构造体系简述如下:
一、秦岭纬向构造体系(秦岭东西向构造带)
秦岭纬向构造体系或称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简称秦岭东西构造带),横亘于我省的南部。属于秦岭一昆仑巨型纬向构造体系东秦岭的一部分。它是一个经历了长期反复,多次构造运动而形成的极其复杂的剧烈挤压性构造带。系由走向东西为主的摺皱带和压性断裂带构成。其展布范围,北界在渭河一线,南界在米仓山、紫阳一岚皋一镇坪一线,约北纬32°一34°30′之间。
该构造体系发生的时间早,早期孕育在古生代前即已开始(可以追溯到前震旦纪早期)。经历了震旦纪和整个古生代主要成生时期,至中生代早期(三叠纪末)印支运动后已基本形成,尔后再次活动。因此它经受了多期多次继承性构造活动。区域变质作用十分强烈,各期岩浆活动发育,褶皱构造带和断裂构造带迭次出现。后期构造有时与前期构造叠加复合,有时偏转位移,与前期构造重接、斜接。与其它构造体系均表现为复杂的复合关系。
秦岭东西构造带依据其构造时期和不同特征又可分为两个次级东西向构造亚带。
(一)北秦岭东西向构造亚带
它包括原划为“秦岭地轴”的区域,即现图上所划分的前寒武系、前奥陶系及太古界太华群、下古生界等变质岩系及未变质地层。大致分布于古脊梁一沙沟街一商南一线以北地区。根据其形成时期,此带可定为加里东构造带。它由若干复式大背斜和大向斜及大的断裂带所组成。
(二)南秦岭东西向构造亚带
包括北秦岭东西向构造亚带以南的广大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