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1
文档名称:

中国古代史课件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ppt

格式:ppt   页数:10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古代史课件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ppt

上传人:w8888u 2012/3/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古代史课件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四编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第八讲春秋时期奴隶制度的瓦解
第九讲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
第四编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第三战国期(前770—前221年)
周平王的东迁宣告了西周王朝和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和第三战国期即春秋战国时代的开始。春秋时期,反映奴隶制危机的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奴隶和国人的解放斗争此起彼伏。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手工业、商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得社会经济持续进步。以经济政治权力的再分配为核心的争霸狂潮淹没了原有的古老秩序,春秋五霸闪亮登场。新兴封建主向旧贵族的夺权斗争如火如荼。这种夺权斗争和列国间的武力兼并造成土地和人民的相对集中,使得以往原则和形式上的统一朝着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迈进了一大步。
以“三家分晋”为标志,历史进入战国时期,战国七雄间的兼并战争愈演愈烈,人民生灵涂炭。而秦王赢政统一关东六国的军事行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规避战争,盼望统一的愿望。
绪论
春秋战国时期,风行实力和功利主义,把实力的积蓄作为竞争中增强自身之手段。除了军事斗争外,各国纷纷进行旨在封建化的经济、政治、法律和价值观念的改革。终于造成了政权封建地主化、公田私有化、奴隶和国人封建小农化、礼制法制化、区域管理郡县化、世袭贵族官僚化。如果说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走向崩溃的话,战国时期就是封建制度确立和封建社会的开始。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的纷争,造成了知识和思想界的“百家争鸣”。此间的学术特点是“学在民间”,由于知识人身处社会下层,因而对学术有了贴近生活的理解和认识,产生了富于时代个性的诸子百家学说。百家争鸣是对人们的智慧和思想深度的锻炼,使得中国元典文化得到了整理和落实,为后世思想学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与同期古希腊思想文化的繁荣何其相似,虽然社会背景完全不同。大变革时代造就了星光灿烂的科学文化的繁荣,也可以看作是国家文明产生以来长期积淀的总爆发。
第八讲春秋时期奴隶制度的瓦解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一、大国争霸
(一)春秋初年的政治形势
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后,历史就进入了春秋时期。所谓春秋,是以鲁史《春秋》得名,实际上是指东周前期这段历史。春秋初年的政治形势相当复杂,主要表现在:
1、王室衰微
2、诸侯坐大
3、夷狄内侵
分封制、宗法制开始遭到破坏
}
中国不绝如线
1、王室衰微
2、诸侯坐大
3、夷狄内侵

(二)列国争霸
1、春秋五霸——齐桓公首霸
齐桓公(?—前643)春秋时齐国国君
管仲相齐
管仲采取的富国强兵政策,使齐国首先强大。在此基础上,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开始了霸业活动:
◆北败戎狄,救邢存卫。
◆南逼强楚,盟于召陵。
◆大会诸侯,霸业遂成。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前643年,齐桓公死后,诸子争立,内乱迭起,齐国的霸业亦随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