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地下室外墙混凝土裂缝处理探讨
广州市时代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墙体裂缝不仅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工程功能的发挥,而且会造成地下室建筑的安全隐患。如何控制地下室外墙裂缝的产生是建筑界不断探索的技术难题。文章结合工程案例,分析了该地下室外墙裂缝的主要特征,讨论了地下室外墙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裂缝控制措施和与混凝土裂缝有关的见解,期望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地下室墙体;混凝土结构裂缝;结构承载力;综合措施
地下室是作为一个解决城市土地问题的产物应运而生。在很多实际工程中,作为地下空间的维护结构—地下室外墙,除了要承受结构荷载外,还要起到防止地下水渗漏的功能。但由于材料因素、施工因素以及混凝土结构自身的某些特定的性能的影响,相对于地下室底板,外墙出现裂缝的几率较高,并常伴有钢筋锈蚀等情况,严重影响结构的承载力、耐久性及安全使用性。所以对于地下室外墙裂缝的控制是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
1 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地下室为一层,双向尺寸大约为60m×60m,,混凝土墙厚400mm。施工时根据后浇带分成大约30m×30m的4个区域。地下室外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抗渗等级为P6。框架柱柱网尺寸为8400~9450mm,框架柱截面尺寸为700mm×700mm。地下室挡土墙厚度一般为400mm,地下室外墙体水平分布钢筋置于竖向纵筋内侧,纵筋直径25mm,间距100mm,水平分布筋直径16mm,间距150mm。墙外侧钢筋保护层厚度50mm,内侧钢筋保护层厚度35mm。
2 裂缝情况介绍
裂缝出现的时间
许多建筑物地下室混凝土外墙在施工期间出现早期裂缝,其宽度及数量
均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按初始施工工艺,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4h拆模,拆模初期未见裂缝,待淋水养护约24h后,裂缝出现。经调整施工工艺,延长拆模时间,改为混凝土浇筑完成后48h拆模,拆模后12h内出现裂缝。采取60h拆模时,拆模过程中即出现裂缝。由此推断,裂缝形成时间在混凝土浇筑完成48~60h之间。 裂缝表观特征
从工程实践中,裂缝表观特征主要有:①裂缝大多数发生在与柱相连接的墙上,垂直于底板面;②裂缝从上至下连通,~;③连墙柱两侧裂缝相对较多,~,其余裂缝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墙中;④地下室外墙拐角处及后浇带两侧未见裂缝,~;⑤~;⑥经微裂缝观测仪实测,~;⑦经采用超声波探伤检测,墙面外侧裂缝深度48~75mm,内侧裂缝深度25~41mm;⑧经对具有代表性的裂缝宽度跟踪观测比对,未见裂缝有明显发展变化。
3 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非匀质材料,它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良好的耐久性,但抗拉强度低,抗变形能力差,易开裂。混凝土构件的开裂是由于混凝土的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外墙的水平应力σx是主要控制应力,是经常引起垂直裂缝的应力,外墙的中部即剪应力等于零的位置,σx为最大值,该值与混凝土的弹模、线胀系数、温差、收缩差、长高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