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声乐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声乐是从人类社会的实践中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声乐教学是师生共同协作的一个极其复杂的训练过程,声乐的训练不同于其他器乐的训练,它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状态,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反复体会,反复琢磨。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兴趣是一个人热爱某种事物的积极态度,是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声乐教学主要是通过练唱各种音阶母音、音程来实施对人声的训练。长期反复练习,容易让人有种单调乏味的感觉,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丧失兴趣而影教学效果。因此,用一些有情感有色彩的歌曲,使学生由情感产生激情,由色彩产生热情,再次并保持一种新鲜的感觉,就不会感到单调,乏味,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之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是增强学生兴趣的方法之一。教师在授课时,要对条件差的同学多鼓励,使他们树立信心,并设法让他们进步。要多与学生交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性格,针对学生个性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学习氛围。长期坚持,学生具有了向师性,学习的自信心便得以增强,学习的兴趣也就产生了。
二、声乐教学中要言传身教.
言传身教理念作为艺术传承中的一种特性,决定了它在声乐教学中具有一定优势,这种符合艺术自身规律的特性和优势使言传身教理念击而不败,经久不衰。
声乐学习的过程,有一个从自然到不自然,由不自然再到自然的过程,加之声乐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 复杂性和抽象性,假如给初学者讲唱歌的气息,位置,共鸣,咬字等理论知识,会使学生感到深奥,神秘,产生畏怯心理,而声乐的教学恰恰不是以理论性的灌输或建立一种理论性的概念来完成声乐训练的实际目的,这时期的声乐教学应该是教师引导下的一个化繁为简,变抽象为直观的过程。通常在练声的时候我和学生一起练,让学生在心理上有依靠,这样,学生就会大胆的去模仿,学习效果明显。声乐教学实践证明,运用最直观,最简单,最自然的一对一的模仿,比较容易获得预期的最佳教学效果。
三、教师的语言要形象。
由于声乐比较抽象,为达到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采用生活中的一些形象的例子来启发学生,往往能达到茅塞顿开的效果。如:学生不知道气息怎样运用,就让学生模仿狗喘气;声音没有爆发性,让学生想象把灯泡摔在墙上是什么样子;声音发不出来,让学生拿根棍子,想象着让自己的声音顺着棍子走或者感觉有根绳子在拉着自己的声音走;找头腔共鸣,让学生体会小声哭泣的感觉;学生唱歌总是声音发虚,不坚实,我就让学生跺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