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自立-自主-自强,做一个幸福的女人.doc

格式:doc   大小:9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自立-自主-自强,做一个幸福的女人.doc

上传人:cby201601 2017/12/18 文件大小:9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自立-自主-自强,做一个幸福的女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自立\自主\自强,做一个幸福的女人
语文新课标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要求中,因第三者与考试的直接联系不大,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一笔带过,甚至忽略不计。从战略的眼光来看,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如果忽视这方面的教育,育人从何而谈?语文课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中学生德育工作的一条生动而有效的途径,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对一个人的终生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其结果对社会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不注重德育要求的语文课不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每位有使命感的语文教师应该以此为重,不可掉以轻心。
一、《祝福》现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鲁迅先生发表于1924年的中篇小说《祝福》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反映了封建思想与封建礼教的观念紧紧束缚广大农民,尤其妇女在***和精神上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双重重压。小说探索了中国妇女的生存问题。一般教育者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定位为,体味作者深沉的悲愤之情,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同情他人,同情弱者的高尚情怀。由于反复教读本文,对此观点做了一些纵向的尝诸性的探究。
历史不会重演,却往往有惊人相似之处。祥林嫂的时代已离我们远去,但女性命运注定的本质相似的悲剧往往还会发生。每位妇女在遇到如同祥林嫂相同命运的时刻,是自立还是依赖;是自助还是求助;是自救还是任其灭亡呢?学为所用,教读祝福时,这应该成为新课程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祥林嫂悲剧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祥林嫂悲剧的客观性在于封建礼教与封建迷信的双重压迫。信奉封建礼教与与思想的人们自觉与不自觉的成为迫害祥林嫂的凶手,在他周围没有一个人向这位可怜的人伸出温暖的援助之手。尽管她经历了丧夫、逼嫁、再丧夫、丧子的惨痛,为了在另一个世界里求得平常人所拥有的权利,不被二夫相争锯成两半的恐惧,把辛苦劳作赚来的血汗钱捐了门槛。封建势力确实强大冷酷,令这位无主见、无文化的农村妇女寸步难行。
祥林嫂本来是封建礼教与思想的牺牲品,却还依赖于这二者,初到鲁四老爷家,由于自己勤劳能干,得到鲁家的认可,
“脸上有了笑影”“脸上也白了胖了”。当好了一个佣人就觉得满足,这只是暂时坐稳了奴隶心态,奴隶向来是坐不稳的,温顺的绵羊总是会被人宰割,祥林嫂没有认识到这弱肉强食的时代的残酷性。无意识的顺从与苟且偷生是他悲剧的一个主观原因,也是他思想上的局限性。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祥林嫂太信神,既然神主宰你的命运,给你设置了无数灾难,你为什么还将血汗钱捐门槛呢?你本身没有罪,是他人的罪,为什么还要赎罪呢?鲁四老爷一家自始至终贱视祥林嫂,为什么还幻想依赖他们呢?身为下人的柳妈以及周围的人冷漠祥林嫂,为什么还把他们视为知己呢?“人啊,我爱你们,但你们要警惕!”不必埋怨谁,不必祈求神,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只能靠自己。
三、祥林嫂意识的局限性
祥林嫂在倍受命运摧残的同时,虽然也进行了反抗,却是软弱无力的,甚至是以牺牲巨大的自身及利益为代价的。从已故的前夫家出逃是为了维护独立的尊严。
对婆家强迫自己嫁给贺老六时用力一撞,虽表明了不屈的气节,留在脸上的伤疤却成了终身的心灵之疼。
捐门槛这种荒唐之举却天真的以为是洗刷了自身污秽,让自己在另一个世界不再受非人之苦。对人死了究竟有无灵魂,她原本心存疑虑,却没有将怀疑持久下去,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依然没有清醒,没有对神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