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烟花爆竹事故预防及应急救援知识
普定县协调与应急救援股
(熊甫丽)
二0一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应急救援的概念
应急救援是指针对可能的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有关计划或方案(应急救援预案又称应急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的活动。
一、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
突发公共事件
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洪灾、台风、泥石流、地震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工矿企业、交通运输等各类重特大事故
各类重大传染病疫情(鼠疫、霍乱、非典等)、食物中毒、动物疫情等
重大刑事案件、恐怖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群体性事件等
综合应急体系
事故灾难
应急救援体系
公共卫生
应急救援体系
自然灾害
应急救援体系
社会安全
应急救援体系
二、应急救援体系的分类
按突发事件性质进行体系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17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第33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制定应急预案;第68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第69条规定: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并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三、事故应急救援的法规要求
恢复
(Recover)
准备
(Preparedness)
响应
(Response)
预防
(Precaution)
四、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包含的四阶段内容
应急工作简介
应急预防就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事故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的危害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如制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规划、强化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对广大社会成员进行应急宣传与教育等。
应急准备主要是指在事故发生之前,所采取的行动。目的是应对事故发生而提高应急行动能力及推进有效的响应工作。应急准备是应急预案制定下的结果,明确所需应急组织其职责权限、应急队伍的建设和人员培训、应急物资的准备、预案的演习、签订互助协议等。
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前及发生期间和发生后所采取的行动。目的通过发挥预警、疏散、搜寻和营救以及提供医疗服务等应急活动,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使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减小到最小程度,并有利于恢复。
应急恢复就是使生产、生活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或得到进一步改善所采取的行动。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的,它首先使事故影响地区恢复最基本的功能,然后继续努力使整个地区全面恢复正常状态。要立即开展的应急恢复工作包括事故损失评估、废墟清理、生活用品的供应等。
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四阶段工作内容
五、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
统一指挥
分级负责相结合
区域为主
单位自救
社会救援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