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科技的“蛋” ————中国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
一、国家大剧院建筑与施工
二、国家大剧院结构与概况
一、国家大剧院建筑与施工
施工顺序:
钢架分为顶部和底部,先做顶部,然后底部分成三段吊装
全部都是脚手架,脚手架是那种球交的(可能在广州较早的"63层"的时候曾经用过)
节点全部都是焊接,就是焊接两个半球,中间混凝土早就做好了
国家大剧院壳体钢结构安装之第一件——顶环梁区域钢箱梁 构件尺寸:长约38m,重约35t。吊装机械:2800 600t履带吊,吊装高度约45m。
由顶部到底部施工顺序给施工的过程带了相应的难度,对钢构件的结合精度带了更高的要求。
钢架位置矫正
结构特殊要求带来的是精度上苛刻,工人对每一个安装好的梁架进行测量,保证其偏差的值在允许的范围内,对有偏差的进行矫正,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南面合拢仪式
伴随着南面合拢仪式的举行标志着国家大剧院的主体壳体钢骨架结构的完成
北面合拢
壳体表皮安装  在钢结构之上,作为屋面的壳体最外层由铺设在KAL-ZIP铝合金龙骨系统上的2万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多块大小不等的有色玻璃幕墙组成。 钛金属板的厚度只有 毫米,既轻且薄,如同一张薄薄的纸,因此,下面必须有一个由复合材料制成的衬板;每一块衬板也将切割成与其上的钛金属板同样大小的尺寸,工作量非常大。由于壳体的椭圆造型,每一块钛板都变成一个双曲面,面积、尺寸、曲率都不同,因此,安装角度总在变化,施工难度也就相当大。 由于钢材与玻璃的膨胀系数差异很大,钢材与玻璃的结合问题最初也被视为技术难点。一方面玻璃要安装得非常精确;另一方面,装上玻璃的钢结构往往会在一段时间内产生变形,钢结构一闹别扭,原来装得严丝合缝的玻璃,也会变得参差不齐。这个问题是所有幕墙施工时都会遇到的,施工中钢结构变形的实际情况是:总的胀缩量较大,但经过平均,分担在每一部分上的胀缩量就很小了。比如穹顶上环梁计算胀缩量为8厘米,但是平均到环梁周长上的每个点,钢材胀缩量仅为零点零几毫米,并不影响大局。
钛金属板细部
钛金属板的厚度只有 毫米,既轻且薄,如同一张薄薄的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