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猪肺疫的治疗与预防
姓名刘伟
学号 09091076
专业畜牧兽医
班级 09级大专畜牧兽医十班
所在系畜牧系
指导教师刘洪波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教务与科研处制
2012年 5 月 12 日
说明
1、论文要求用A4纸进行打印,页面设置为纵向,页边距上、下、左、,左侧装订。
2、论文含封面、正文题目、作者简介、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版块,必须用学院要求的格式进行编辑,不按要求格式编辑视为不合格。论文格式可从学院教务与科研处网站下载专区下载(登录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网站,进入院内站点教务与科研处,下载专区在教务与科研处网站页面右侧)。
3、毕业论文应于公历6月10日(公历)前完成并递交所在系。可返校直接递交,也可邮寄或通过电子邮件递交,后两种方式需通过电话、短信或其他通讯方式予以落实。因未经落实而引起的一切问题,学校概不负责。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猪肺疫的治疗与预防
姓名刘伟
学号 09091076
专业畜牧兽医
班级 09级大专畜牧兽医十班
所在系畜牧系
指导教师刘洪波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教务与科研处制
2012年5月12日
猪肺疫的治疗与预防
刘伟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潍坊 261061)
摘要猪肺疫是猪的一种急性或者慢性传染病,急性病例传染性比较高,对养猪业影响较大。防治本病的关键,首先是要掌握本病的流行特点,常见于中小猪发病:其次是掌握几个典型的不同症状:三是正确诊断。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剖检,细菌学检查等来确定本病:四是科学的防治。确定本病后应及时隔离、治疗,对健康的猪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或用抗菌素、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平时除加强饲养管理以外,每年的春秋两季进行预防注射,就可避免本病的发生。
关键词猪肺疫防治
猪肺疫又称猪巴氏杆菌病或猪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为散发活地方流行,其特征是最急性型呈败血症和咽头炎,急性型呈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慢性型较少见,呈慢性肺炎。常以急性败血及组织器官出血性炎症为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本病可感染各年龄猪,但以架子猪居多。除此之外,还可感染其他畜禽及野兽。
1病原体
猪肺疫的病原体是多杀性巴氏菌。本菌为细小的球杆菌,-,-,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在血液和组织中的病原菌,用美蓝、石炭酸复红、瑞氏或姬姆萨染色,菌体呈明显的两级着色特性。
本菌存在于病畜全身各组织、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里,健康家畜的上呼吸道也可能带菌。其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抵抗力比较低,在自然干燥的情况下很快死亡。普通消毒药常用浓度对本菌都有良好的消毒力,l%石炭酸或漂白粉、5%石灰乳数分钟至十几分钟可杀灭。日光对本菌有强烈的杀菌作用,薄菌层暴露于阳光10min即被杀死。本菌不耐热,加热6O℃ lmin即可杀灭马丁肉汤24h的培养物。
本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在直射阳光下十几分钟即可死亡,一般常用消毒药可在数分钟内杀死本菌。
2 流行病学
传染来源及传播途径
本病的传染来源是病猪及健康带菌猪,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染,也可经损伤的皮肤而传染。此外,健康带菌猪因某些因素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寒冷、闷热、天气突变、潮湿、长途运输、拥挤、通风不良、营养缺乏、饲料突变、某些疾病、过度疲劳等,也可发生内源性传染。病菌随病猪和带菌动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及外界环境,经消化道传染给健康猪,或咳嗽、喷嚏排出的病原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经吸血昆虫的叮咬和皮肤、黏膜的损伤发生传染。
易感动物
大小猪均易感,而中小猪的易感性更大。
2. 3 流行特点
流行性猪肺疫,常呈地方流行性。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但恶劣的天气以及管理不良等因素引起抵抗力降低都会促发本病。本病继发于猪瘟、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气喘病以及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疾病。
3 症状
潜伏期为1-3天,有时5-14天。按病程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三型。
3. 1最急性型
常见于流行初期,俗称“锁喉风”,呈败血症症状。突然发病,迅速死亡。经常于头天吃喝正常,第二天清晨已经死于圈内。病程稍长,症状明显的可见于体温升高至41℃以上,呼吸高度困难,心跳加速,没有食欲,精神沉郁,寒颤,可视黏膜发绀,耳根,颈,腹等部皮肤出现红斑。较典型的症状是急性的咽喉炎,颈下咽喉部急剧肿大,紫红色,触诊坚硬而热痛。重者急性水肿可涉及到耳根和前胸部,猪病呼吸极度困难,叫声嘶哑,耳鼻流出白色泡沫液体,有时混有血液,严重时呈犬坐姿势,张口呼吸,黏膜发绀,最后窒息死亡,病程短促,仅1-2天,死亡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