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 公司× × × 煤矿
防灭火管理制度
二0一五年三月
防灭火管理制度:
一、防火对策:
矿井火灾的防治可以采取下列三个对策:
1)技术对策:
灾前对策----防止起火、防止火灾扩大
灾后对策----报警、控制、灭火、避难
2)教育对策----- 知识、技术、态度
3)管理对策----制定各种规程和规范,且强制性执行。
这三种对策,前两者是防火的基础,后者是防火的保证。
二、矿井火灾预测预报:
根据火灾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应用成熟的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采集处于萌芽状态的火灾信息,进行逻辑推断后给出火情报告。
1、利用人体生理感觉预报自燃发火
1) 视力感觉:
煤炭氧化初期生成水份,是巷道内出现雾气或在巷道壁挂有水珠。
2) 气味感觉:
煤炭从自热到自燃,产生多种碳氢化物,并产生煤油味、汽油味、松节油味或焦油味等气味。
3) 温度感觉:
煤炭氧化自燃过程中要放出热量,因此,从该处流出的水和空气的温度较正常时高。
4) 疲劳感觉:
煤炭氧化自燃过程中,从自热到自燃阶段都要放出有害气体,这些气体能使人头痛、闷热、精神不振、不舒服、有疲劳感觉。
2、气体成分分析法
一般使用一氧化碳气体作为早期识别煤炭自燃火灾的指标气体。
3、测量井下发热体温度预测自燃火灾
1) 直接测温法:
煤的自燃发火,一般经过潜伏起、自热期、自燃期,潜伏期煤体温度一般不超过700C,自热期煤温卡达到1200C~1500C,自热期的发展使煤温上升到着火温度而导致自燃。无烟煤的着火温度为4000C,烟煤的着火温度为3200C~3800C,褐煤小于3000C。
2) 红外线探温:
煤自燃的条件形成后,煤层温度逐渐增高,会发出红外线。使用红外线探测仪探测煤体自燃氧化发出的红外线强度测量煤体温度。
三、外因火灾预防:
外因火灾的特点比较突然,来势凶猛,而且发生的时间与地点往往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常常酿成恶性事故。因此预防外因火灾的发生,已经成为煤矿防灭火的重大问题。
1、外因火灾预防的分析:
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防止失控的高温热源;二是尽量采用不燃或耐燃材料,同时防止可燃物大量积存。
2、外因火灾的预防措施:
1) 安全措施:
①、必须制定井上下防灭火措施。
②、木料场、炉灰场与进风井的距离不得小于50米。
③、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
④、新建矿井的永久井架和井口房、以井口为中心的联合建筑,必须使用不燃型材料建筑。
⑤、进风井口应装设铁门。
2) 明火管理:
①、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米以内,不许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
②、井筒、平硐与各水平的连接处及井底车场、井下机电设备硐室等地点,都必须使用不燃型材料支护。
③、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井下进行电焊、气焊等工作,每次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④、井下使用的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用过的棉纱、布头、和纸,必须装入盖严的铁桶内,由专人送到地面处理。
3)消防材料管理:
①、矿井必须在井上、下设置消防材料库。
②、井下爆破材料库、机电设备硐室、检修硐室、材料库等地点,都应备有消防器材。
4)外因火灾初起时及时发现:
①、标志气体:
采用CO和CO2等气体作为发生火灾的标志气体。
②、使用温升变色材料涂在机电设备的外壳上和容易发热的部位,根据颜色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外因火灾初期的现象。
③、使用火灾检测器及时发现初起火灾进行报警,同时启动灭火装置将火灾破灭。
四、煤炭自燃的预防:
矿井自燃火源的分布规律为:(1)采空区,采空区火灾占50%以上;(2)煤柱;(3)巷道顶煤;(4)断层和地质构造附近。
1、防止煤炭自燃的开采技术措施:
1) 合理的进行巷道布置
2) 选择合理的采煤方法和先进的回采工艺,提高回采率,加快回采进度。应选用长壁式采煤法、机械化采煤工艺,采用全部陷落法管理顶板。
3) 选择合理开采顺序,坚持自上而下开采。
煤层间采用下行式,即先采上煤层,后采下煤层,上山采区先采上山区段,后采下山区段,下山区段与之相反;区段内先采上区段,后采下区段。
4) 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
2、预防性灌浆:
预防性灌浆就是将水和黄土或粉煤灰等不燃性固体材料混合,配置适当比例的浆液,然后利用灌浆管道系统将其送往采空区等可能发生煤炭自燃的地点,以防止自然火灾的发生。
3、阻化剂防火:
阻化剂是一些吸水性很强的无机盐类,这些盐类附着在煤粒的表面上时,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煤的表面形成汗水液膜,从而阻止煤、氧接触、起到隔氧阻化作用,同时降低了煤体的温度。煤矿使用的阻化剂有: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铵以及水玻璃等。以及工业废液等。
阻化剂防火工艺方法:表面喷洒、用钻孔向煤体压注以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