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doc

格式:doc   大小:44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7/12/19 文件大小: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活动课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的几点反思
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的开展,旨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拓宽教学空间,激发学生学****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成效,从而帮助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由于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因而其开展方式也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具体而言,从其组织形式看,可以划分为集体性活动(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从活动范围看,可以划分为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效运用活动课教学,确实值得人们去关注、反思。
案例描述:游戏机的诱惑
背景介绍:本学期,我在选择鲁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八课《学会拒绝》中的“游戏机的诱惑”作为教学内容开展了一堂教学。在本课教学设计时,“怎样设计活动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学****怎样引导学生认识玩电子游戏的利弊,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自觉抵制游戏机的诱惑”,是我反复思考的问题。本节课的教学开展充分运用了活动课教学形式,围绕“游戏机的诱惑”这一主题,通过小品表演、课外调查、小组讨论、小辩论、新闻链接、主题探究等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活,达到了较好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如下:
导入新课
学生表演小品《今晚我回家》。小品内容:某寄宿制学校学生小徐利用周六下午放学回家之际,欺骗老师和家长,擅自到网吧玩游戏,到周日晚上仍在网吧滞留,教师、家长焦急万分,最终在网吧找到了仍在玩游戏的小徐,但小徐仍不愿回校。教师适时提问:小徐把网吧当成了自己的家,他不愿回到真正属于自己家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引出课题
――“游戏机的诱惑”。
步骤一:走进生活――课外调查(观看学生课外调查录像片段)
社会调查小组同学(由班内五位同学组成)讲述课外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式、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我校初中生玩游戏的状况,特别是班内同学对游戏的态度。(具体数据略)
步骤二:小组讨论――像小徐那样沉迷于游戏,最终可能导致什么结果?
学生五人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回答:如影响身体健康,荒废学业,诱发寻衅滋事、***财物、打架斗殴、参与赌博等违纪违法甚至犯罪行为,严重的会危及个人生命安全。讨论中适时穿插播放焦点访谈《要命的网吧》的片段,加深学生对沉迷游戏危害的认识。
《要命的网吧》内容简介:重庆两个初中生因为在网吧玩游戏数个通宵而异常困倦,卧在火车铁轨上睡着,导致两人被火车撞死。
步骤三:小辩论――中学生该不该玩电子游戏
学生分成正方、反方,各三位同学,在学生主持下,就这一辩题展开激烈辩论。辩论过程(略),最后让学生当评委,评比出获胜方和最佳辩手,教师适当总结。
步骤四:新闻链接――焦点访谈《变了味的电子阅览》录像片段
播放视频《变了味的电子阅览室》。内容简介:辽宁省建平县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借电子阅览之名行网吧之实,电子阅览室基本上都是稚气未脱的孩子,除了打游戏就是上网聊天,甚至还包夜上网。
看完后,教师提问,这变了味的电子阅览室我们这里有没有?然后还是由社会调查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调查结果:我校的电子阅览室在周六下午开放过程中也存在类似情况(出示相关调查的照片、对电子阅览室管理老师的调查、相关的数据资料等)。最后调查小组同学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学生课堂朗读《给校长的一封信》,反映学校电子阅览室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征求同学意见。
步骤五:主题探究――怎样抵制游戏的诱惑
为使探究更具针对性,将这一探究主题又细分为四个子课题,进行提示:
(1)你认为小徐沉迷游戏的原因是什么?
(2)假如你是小徐,你该怎么办?
(3)假如你是小徐的同学,你该怎样去帮助他?
(4)对于接纳小徐的网吧,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从学生、学校、家长、社会多个角度回答该怎样抵制游戏机的诱惑。中间穿插相关链接:介绍《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第二十一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第二十二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每日营业时间限于8时至24时),使学生对网吧管理有正确的了解。
步骤六:倡议书《自觉远离网吧,安全健康上网》
若课堂教学时间允许的话,就以小组形式,课堂撰写倡议书,并各组派代表在课堂上朗读。若时间不够的话,就作为课外实践作业,以班级名义,在班级讨论基础上,向全校发出倡议书。
教学反思:

在传统的思政课堂中,“知识本位”、“教师中心”、“结论唯一”,课堂当作了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场所,教科书当作了知识和信息的唯一来源,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观众的角色,成为教师灌输的对象,“教师讲,学生背”成为常见的教学现象,最终使学生学****积极性丧失,学生沦为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