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7
文档名称:

传染病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3,972KB   页数:9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传染病课件.ppt

上传人:mkt365 2017/12/19 文件大小:3.8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染病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十八章传染病
一、传染病的概念:
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氏体,细菌,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和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二、感染的概念和传染病感染过程的表现形式
感染:为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
过程.
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形式: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非特异性免疫(如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杀菌作用、体液的溶菌作用、组织细胞的吞噬作用);也可以被事先存在于体内的特异性免疫(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所清除。
第一节总论
2. 隐性感染
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隐性感染过程结束后:大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无症状携带者
第一节总论
3. 显性感染
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显性感染过程结束后:
①病原体可被清除,感染者获得较稳固免疫力,
不易再受感染。
②有些传染病(如菌痢)感染后免疫不巩固,容
易再感染发病
③少部分转变为慢性病原携带者
第一节总论
4. 病原携带状态
按病原体种类不同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
根据发生和持续的时间长短分为:
①潜伏期携带者(发生于显性感染临床症状出现之前)
②恢复期携带者(发生于显性感染之后)
③急性携带者携带病原体持续时间在3个月以内
慢性携带者携带病原体持续时间在3个月以上
携带者的共同的特点是:不显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在许多传染病中是重要的传染源。
第一节总论
5. 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
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处
潜伏性感染并不是在每个传染病中都存在,常见的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原虫(疟疾)、结核杆菌(结核)
第一节总论
三、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由特异性的病原体引起
:
:
质:外来性与地方性
量:散发,流行,暴发,大流行
时间:季节性
空间:地方性
:显性或隐性感染后都可产生特异性保护性免疫
第一节总论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
传染源: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患者



第一节总论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
呼吸道传播-空气、飞沫、尘埃
消化道传播-水、食物、食具
接触传播-污染的水和土壤
日常生活密切接触
虫媒传播-吸血节肢动物
血液、体液传播-血液、体液、血制品
垂直传播
第一节总论
人群易感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地理、气象、生态
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生活****惯、文化水平
第一节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