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银行系统论文:农信社改革孤掌难鸣.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银行系统论文:农信社改革孤掌难鸣.doc

上传人:aqlsxc66 2017/12/19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银行系统论文:农信社改革孤掌难鸣.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农信社改革孤掌难鸣?
“虽然农信社改革已经开始进行,但很多地区农民贷款依然不容易。”作为出席两会的代表委员中惟一的基层农信社代表——陕西省澄城县农村信用联社一位普通的信贷员马百党对于目前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现状还是有些担心:“三农”问题诚然是本次两会的重中之重,但有农村经济血液之称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仍然动作不大。
农信社独木难支
“农村金融的支撑仅靠农信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邮政储蓄、农业发展银行等相关改革配套才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冯兴元这样说。从农信社业务独立以来,农村金融的重担就落在农信社肩上。虽然在政策大力扶持下,近年农信社的业务有较大发展,但农村金融的“空洞”却越来越大,农村资金的外流也愈演愈烈。此外,由于商业银行信贷权限的上收,信贷审批权集中到省行一级,商业银行在农村的分支机构,基本上变成了农村资金的“抽取器”,而邮政储蓄的只存不贷,更是抽取了大量农村资金。有数据表明,每年有近5000亿元资金从农村流向城市。
在农村金融市场,一个最大的“抽取器”是邮政储蓄。而根据邮政储蓄的规则,其吸收来的存款全额转存央行,央行按季支付利息。邮政储蓄的发展,并没使农村有限的金融资源用于农村。不仅抢了信用社的存款,使农资来源的储蓄额剧减,还使农村本来紧张的资金外流。有央行官员估算,邮政储蓄金额约有70%来自农村,有4000多亿的资金流入城市。
作为农信社自身来讲,问题也由来已久。产权不清,法人治理结构薄弱,不良资产居高不下,金融风险日益积聚,而且农信社提供的金融服务与农民的金融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就目前有限范围内的试点来看,贷款利率的边际浮动已达到100%。”,冯兴元这样指出,%的基础上,%。由于农村贷款金额小、风险大,相应的贷款成本也高,因此这个浮动范围还不足以使商业性机构获得合理的资产和资本金回报来弥补其成本。对贷款利率的严格限制,给贷款人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并且也最终给政府带来了或有负债。
与此同时,农村政策性金融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应该进一步继续完善和发展农村政策性金融服务,明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定位,形成农村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共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格局;邮政储蓄资金的大部分都是来自县及县以下,如何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也是农村金融面临的重大课题;其他诸如农业保险问题、农产品大宗期货问题、民间借贷问题、农村利率市场化问题也都应随着农信社改革的深入而被提上议事日程。
制度建设是关键
作为农村信用社自身来讲,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制度建设是关键。冯兴元认为,农信社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难题,除部分政策性因素外,根源还在于农信社缺乏严格有效的制度约束,农信社员工的规则意识、效率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这直接导致农信社内部管理涣散,呆坏账不断增加,信贷风险居高不下。历史遗留问题的根子是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无法可依,应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对农信社员工进行强制性的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素质,规范员工的执业行为,使农信社改革和发展的每一步都沿着法制的轨道稳步推进。
这就需要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随着省级信用联社、以县为单位的统一法人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新